东北网9月5日电 2002年,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依据同江市的区位优势,建议同江市把未来发展方向定位于东北亚国际物流中转贸易及加工中心。但是当时同江薄弱的基础设施现状成为制约发挥优势的瓶颈。几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突破口,推进了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同江市委书记韩库在省委全会之后,就此接受采访。
以完善和提升功能为重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口岸设施建设,提升对外开放通道功能,带动了对俄经贸的大发展。同江多方筹资10亿多元,重点建设铁路、完善公路、疏畅水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总投资3.5亿元、全长82.4公里的同江铁路已于2005年12月试运营,即将正式运营通车。投资1.8亿元的45公里口岸公路二级路升级改造项目,预计明年8月份竣工通车。建设了东西两港汽车轮渡码头和多个千吨级以上的泊位,还引进德通公司投资7600万元建成了一处外贸码头,建造了一艘黑龙江省内河最大的轮渡船,使同江港年货物吞吐能力提高到300万吨。
依托对俄经贸大通道的便利,壮大对俄特色产业
进口木材加工产业越做越大,木材加工园区的聚集效应已经显现,已有78户企业落户木材加工园区,年加工木材能力已经达到100万立方米,提供就业岗位3000多个,可实现年产值3亿元,创利税5500万元;机电产品出口基地逐步形成,黑龙江越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同江建设了对俄机电产品出口基地,该基地近期年组装机电产品50万套,远期将达到100万套,建成后成为黑龙江省最大的对俄机电产品出口基地。2005年,已实现出口贸易额1400万美元;口岸物流业发展迅速。已有30户国内外有实力的客商到这里发展仓储业和运输业,每天都有中俄大型货车往返于双方口岸之间,仅对俄果蔬建材日交易量就达300多吨。对俄民贸产业十分活跃。目前已有6000多同江人在俄罗斯从事民贸活动,年交易额约10亿元,利润2亿元;每天都有几百名俄罗斯游客到同江市旅游购物,同江已成为中俄商品贸易的集散地。今年上半年,同江市对俄进出口额达到2.5亿美元,位居全省第三位。
依托俄罗斯远东地区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资源优势,规划建设了年加工能力200万立方米的木材加工园区。目前,投资1.5亿元,占地面积100公顷的两个粗加工小区和一个精加工小区已投入使用。与此同时,辟建了两大对俄贸易市场。引进满洲里晓龙公司投资2000万元,建成了占地近万平方米的果蔬建材出口批发大市场;引进河北保定鑫丰集团投资3000万元,建成了同鑫对俄轻工批发大市场。“一区”、“两场”的建设,使同江逐步发展成为进口木材加工和对俄商品贸易的集散地。
建设城市设施,完善生态旅游功能
几年来,投入资金2亿多元,建设和完善了三江口、街津口两个3A级景区及旅游基础设施。同时,以创造最适宜的人居环境为重点,以建设新型国际生态旅游口岸城市为目标,投入城市建设资金10亿多元,基本解决了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带动了同江旅游业的大发展。2005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400万元。
基础设施大建设,完善了服务经济发展的功能,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2005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实现10.4亿元,比2002年增长38%,实现年均增长11.7%;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6399万元,比2002年增长70%%,年均增长23%%。今年上半年,同江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2.6亿元,同比增长15.1%;财政总收入完成5261万元,完成年预算的80%,同比增长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