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6日电东 北地区发展旅游,是各地单打独斗,还是互相取长补短走联合发展的道路?5日,来自国家旅游局和辽、吉、黑三省的旅游管理部门及旅游企业负责人在哈尔滨市研讨东北旅游业发展时得出共识,选择区域联合,共同打造东北“大旅游”品牌,是促进东北地区旅游发展的最佳选择。
共同问题———
旅游开发如何融入生态建设
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司长吴文学在会上指出,在全国118个资源型城市中,东北地区占31个,对于资源型城市来说,旅游业是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冲突最小的产业之一。因此,旅游业将成为东北振兴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和“催化剂”。该产业在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中具有强大的引擎作用,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的最佳切入点,是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产业。东北是生态环境较为优越的地区,从发展生态旅游的思路出发,东北三省面临的共同问题是必须把旅游资源开发真正融入生态环境建设之中。
共同优势———
优越条件不亚于“长三角”
吉林省长春市的长影世纪城副总经理毕文宇认为,东北地区景点众多但较为分散。单一景点或产品不足以形成大市场范围内的旅游目的地,更难带动东北各方面的经济增长。只有对东北旅游资源进行有效优化整合,才能形成完整的旅游产品,以点串线、以线出击,全面拉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发展区域合作,东三省具有不亚于“长三角”地区的优越条件。国家旅游局孙钢认为,东北三省地域紧连、交通发达,一条南北大通道(铁路、高速公路)联结了绥化、哈尔滨、长春、四平、铁岭、沈阳、鞍山、大连等中心城市,其中包括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等4个副省级城市。如果以这些城市为中轴,再吸纳周边一些伙伴城市,并把内蒙古东部几个盟市也联合进来,像“长三角”一样,联合二十几个城市共同进行区域合作,打造东北“大旅游”品牌和产品,就能把东北旅游做强做大。
共同产品———
七大特色旅游各具特色
“大旅游”应包括东北的大冰雪、大森林、大湿地、大农业、大工业、大边界、大界河等。孙钢分析,目前,大冰雪的开发最为成功,东北的冰雪旅游已形成品牌,黑龙江已成为驰名海内外的冰雪旅游之乡,哈尔滨已成亚洲著名冰雪旅游之都;依托大边界开展的中俄、中朝边境旅游,总体上发展不错;大工业、大农业旅游兴起不久,产品化建设和产业化发展还任重道远;大森林、大湿地、大界河的旅游则刚刚破题,尚需打造足以吸引海内外旅游者的拳头产品。
毕文宇认为,东北三省需要加大东北“大旅游”的概念宣传,在旅游黄金周进行“大旅游”产品与主题活动的集中推介。
共同目标———
打造中国东北“大旅游”品牌
哈尔滨市旅游局局长杜传东介绍,为加强东北旅游联合体建设,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四城市与鞍山去年共同签署了《建立东北旅游无障碍旅游区的框架协议》,相约建立“4+1”东北旅游联合体,实施整体联合捆绑式营销方略,加强区域内各种旅游要素整体联动,打造东北旅游业的“绿色通道”。联合体先后到东南亚、欧美、日本等国家联合促销,受到海外旅行商的欢迎和配合。今年5月,联合体又参加了俄罗斯远东旅游国际交易会,联合宣传东北地区旅游产品,备受俄罗斯远东地区关注。
吴文学认为,在此基础上,必须对东北三省进行整体的旅游总体规划,以形成合理分工、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空间布局。东北三省的旅游行业应进一步加强合作,勇于打破壁垒,取消各种体制性和行政性障碍,在区域内开放旅游市场,策划组合东北跨区域的专项旅游线路,实现区域的协作与联合。继续加强资源共享、产品互补、信息互通、客源互换,推进东北三省无障碍旅游区建设,共同打造中国东北“大旅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