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13日电 12日,许多学生家长打来电话表示,将孩子送到“小饭桌”吃午餐实在是无奈之举,既然“小饭桌”有市场需求,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对“小饭桌”加强监管,使孩子吃上“放心餐”。
一大早,一位姓吴的女士给本报记者打来电话说,她的孩子在风华小学上一年级,由于是择校生,家离学校比较远,她和丈夫工作都比较忙,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午餐。学校有营养配餐公司的送餐,但是由于路途比较远,饭很早就做好了,等到孩子中午吃的时候饭菜都凉了,并且放时间长了味道也不好。于是,最近她将孩子送到学校附近的一家“小饭桌”吃饭。看了本报的报道后,她感到特别担心,孩子正处于长身体的关键阶段,午饭吃不好,孩子成长岂不要受到影响?
“家长都是‘上班族’,如果不将孩子送到‘小饭桌’,孩子的午饭该如何解决?”赵先生无奈地说。将孩子送到“小饭桌”实在是不得已,他希望学校能将孩子的午餐接管过来,如果现在的中小学也像大学一样有食堂,进货原料实行统一配送、有质量保证,又有专门的营养师根据孩子的身体需要进行营养搭配,那么,作为家长也就可以放心了。
孩子在安静小学读四年级的徐女士对记者说,孩子的午饭一直是家长的“心病”,谁都想让孩子在自家吃热乎乎的午饭,可是目前没有几家双职工家庭有这种条件。她希望有关部门能对“小饭桌”进行把关,起码保证“小饭桌”的卫生条件,使孩子能吃到干净的饭菜。
孩子在宣庆小学上二年级的李女士说,她的孩子已经在外面吃了一年多的“小饭桌”了,怕“小饭桌”不卫生,她在选择“小饭桌”时特地走了好几家,就想给孩子选一个有资质的,但却一家也没找到。她认为,“小饭桌”能够存在,说明它有市场需求,希望有关部门能将“小饭桌”纳入管理范围,制定“小饭桌”的资质标准,对其进行严格监督,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安全的就餐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