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安定和谐
2006-11-20 15:14:20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王诚宏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20日电 中共中央在《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把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放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位置上,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1、加强完善社会管理,必须优化社会管理格局

  所谓社会管理,就是通过制定社会政策和法规,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不断优化社会管理格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组织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管理的任务和内容比过去更加繁重和复杂,薄弱环节日渐增多,原来的社会管理体制、管理方式、管理机制也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建立政府调控机制与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与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与社会调节力量互助的社会管理网络,形成对全社会进行有效覆盖和全面管理的完整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要充分发挥各方社会力量的功能优势,促进社会安定和谐:一是要发挥党委在方向把握、政策制定、力量整合、环境营造中的领导作用;二是要发挥政府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中的职能作用;三是要发挥社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重要的协同作用;四是要发挥社会各类组织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划行为方面的参与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整合各类社会力量,协调矛盾和冲突,保证公众对社会发展重大决策的话语权,尽可能地体现公民参与的全面性和广泛性。

  2、加强完善社会管理,必须健全社会管理机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不断在健全社会管理机制上下功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剧烈变动,利益格局和利益关系深刻调整,整个社会分化加快、利益主体增多、利益诉求多样。如何把握利益关系,已构成对共产党执政能力、执政水平的直接考验。同时,这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诸多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暴露了我国在利益调节机制方面的一些缺失。我们只有加快建立健全利益调节机制,才能积极有效地化解各种利益矛盾和纠纷,从根本上减少社会冲突。在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过程中,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在正确把握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的关系中。一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作决策、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必须充分考虑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要求和承受能力,最大限度地争取改革发展的最佳效应,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震荡,实现利益共享;三是必须统筹兼顾不同地区、部门、行业的利益和不同方面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合理分担改革成本,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四是必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公正。

  3、加强完善社会管理,必须创新应急管理体制机制

  目前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仍存在着诸如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制不完善,综合协调机构缺乏,危急应对网络松散,社会应对能力薄弱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整个社会危机管理能力的提高。创新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既是政府有效履行社会管理职能、提供公共服务的基础性工作,同时又是检验政府自身建设及执政为民能力的重要标志。要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与应急并重,以落实和完善应急预案为基础,以创新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为核心,以提高危机管理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为重点,加大投入、落实责任、严格管理、强化监督,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不受侵犯,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突发事件给人民群众造成的损失。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已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整个社会需求全面提升,人们的物质文化等需求日益增长。只有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创新并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才能在常态条件下管理好经济社会事务;也能在非常态条件下妥善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4、加强完善社会管理,必须严密治安防控体系

  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确保国家和人民安全的重要举措。必须看到,影响我国社会治安稳定的现实问题仍有不少,黄赌毒等丑恶现象在一些地方死灰复燃,违规犯罪活动不断增多,重大刑事案件时有发生。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我们必须严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有效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确保社会治安大局的稳定。要积极推行社区矫正,这是我们立足基本国情,借鉴世界司法文明有益成果,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所进行的创造性的探索,既有利于从根本上减少社会对立,促进社会安定和谐,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刑罚执行制度;又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降低司法成本,调整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刑事司法政策;还有利于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加强对流浪儿童、服刑人员子女的关心教育,强化吸毒人员感化和管理,改进刑释解教人员帮办安置工作,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作者为省委党校教授)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