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打牢和谐之基--谈结合实际落实《意见》
2006-11-29 09:35:38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黑龙江日报评论员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29日电 今天出版的《黑龙江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全文如下:

  省委九届九次全会提出,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必须以满足人民群众应普遍享有的公共服务为重点,进一步优化公共资源配置,调动全社会力量,加快教育、卫生、文化和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经济发展是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和前提,社会发展则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条件保障。因此,必须注意发展的协调性,如果发展不协调,不仅发展本身难以持续,而且会引起社会不和谐。社会事业是维护社会正常运转与不断发展,支持和保障社会成员的生活与福利的社会性事务的总称。它不仅包括传统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还包括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保障、社区服务等方面。各项社会事业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载体,不论是解决群众上学难、看病难,还是改善百姓的文化生活,最终都要依靠社会事业发展和建设来实现。只有通过加快社会事业建设,使人民群众能够公平地享有经济发展的成果,才能把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落到实处。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黑龙江省的各项社会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与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还存在着社会事业发展总量不足,社会事业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农村社会事业落后,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公共产品和服务短缺等问题。我们应清醒地看到,这种社会事业发展的相对滞后,不仅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而且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加快社会事业建设,全面提高社会发展水平,就是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着眼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通过加大投入、强化管理,统筹推进经济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加快社会事业建设,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努力促进教育公平。近年来,黑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较快,但是,在发展中也存在着诸如教育资源占有和分配不公、教育成本和机会不公、教育歧视和等级身份不公等等这样那样的问题。教育不公是最大的不公,任何社会,教育都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和途径。因此,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必须进一步调整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的支持。特别要增加各级政府教育投入,扩大教育供给,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加快社会事业建设,要大力发展卫生和体育事业,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当前尤其要通过切实可行的办法,改变城乡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状况。发展卫生事业,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强化政府责任,严格监督管理,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要调整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格局,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点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落实经费保障措施。要加快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在城市,要在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同时,建立健全服务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在农村,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加快社会事业建设,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也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过程。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最重要的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纳入各级政府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加大投入,让尽可能多的公众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带来的福利。要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整合文化资源,加强管理,活跃市场,形成富有活力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增强黑龙江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加快社会事业建设,要大力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社会保障事业,一要坚持从省情出发,二要建立长效机制,三要发挥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要通过增加各级政府的社会保障投入,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加快社会事业建设,全面提高社会发展水平,是构建和谐龙江的紧迫任务。面对当前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用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的成果,推动和谐龙江的建设,打牢和谐社会的基础,真正让广大人民群众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