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住上了廉租房 邵国良 摄
家住哈尔滨南岗区三姓街上的13岁贫困家庭孩子李滨蕊,从保险公司领取到了哈市低保家庭少年儿童参加医疗救助审批表,高兴得合不拢嘴。苏强 摄
东北网12月13日电 题: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社会保障体系 以人为本大力发展社会保障事业
社会和谐的关键一环
社会保障是社会稳定的“安全网”、经济运行的“调节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对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扩大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国家长治久安、人民生活幸福、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基础。
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是公平正义、团结互助。社会保障制度从其建立之日起,就有互助互济、保障公平的固有特性,是促进社会团结、社会和谐的推进器和润滑剂,也是增进社会成员社会认同感、团结意识、互助意识的重要纽带,还是促进社会稳定、防范社会分裂的坚固防线。效率是社会保障制度正常运行的物质保证,效率的任何下降,都会造成或加重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困难。但是,如果片面追求效率而忽视公平,财富分配的极大不公则可能引发社会动荡,经济发展也会面临动力不足的问题。可以说,没有社会保障,构建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社会保障制度对于和谐社会建设来说至关重要,具有基础性意义。
加快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一要坚持从省情出发,建立和完善有我省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城乡统筹,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符合农村经济和社会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好工伤、医疗、养老保险等问题。二要建立社会保障的长效机制。既要确保当期支付,解决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特殊问题,又要下大力气研究解决社会保障制度的若干重大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三要发挥社会保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通过社会保障有效实施再分配,使人民群众尤其是低收入群体都能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构建共同的社会利益基础,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关键词详解: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是指社会保障各个有机构成部分系统的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总体。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这几项社会保障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以社会安全网的形式出现的,它对于安定社会生活的政治意义和历史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社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它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保险的目的是保障被给付者的基本生活需要,属于基本性的社会保障;社会保险的对象是法定范围内的社会劳动者;社会保险的基本特征是补偿劳动者的收入损失;社会保险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用人单位、劳动者依法缴费及国家资助和社会募集。
社会救助属于社会保障体系的最低层次。社会救助的目的是保障被救助者的最低生活需要;社会救助的对象主要是失去生活能力者、遭到不幸者;社会救助的基本特征是扶贫;社会救助的基金来源主要是国家及社会群体。
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它是国家及各种社会群体举办的各种公共福利设施、发放津贴补助、进行社会服务及兴办集体、福利事业。它的目的是增进群众福利,改善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它把社会保障推上最高阶段;社会福利基金的重要来源是国家和社会群体。
社会优抚安置是社会保障的特殊构成部分,属于特殊阶层的社会保障。社会优抚安置目的是优待和抚恤;社会优抚的对象是军人及其家属;社会优抚的基本特征是对军人及其家属的优待;社会优抚的基金来源是国家财政拨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