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去年黑龙江省公安民警因公伤亡数量大幅度下降
2007-01-15 16:19:44 来源:东北网  作者:雷蕾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15日电(记者 雷蕾) 记者从黑龙江省公安厅获悉,2006年黑龙江省公安民警因公伤亡46人,其中牺牲15人,负伤31人。因公牺牲民警平均年龄为42.5岁,主要集中在一线实战单位,其中派出所民警、刑警、交警等一线实战警种的伤亡人数占76%。

  在牺牲的15名民警中,因战牺牲的3人(2人被批准为烈士、1人待批),因公殉职的8人。比2005年分别下降48%和74%。

  经警方分析,2006年因公伤亡民警数量出现大幅度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持续开展练兵活动,民警的实战能力和身体素质普遍提高。全省各级公安机关认真贯彻公安部“三基”工程建设的总体部署,对不同层次、不同警种、不同岗位的民警,确定不同的训练内容、方法和标准,增强民警规范执法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民警制止犯罪和抵御暴力侵害的能力。通过严格、规范的技能和体能训练,民警较好地掌握了抓捕、搜查、射击、车辆控制等基础战术动作,身体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减少了民警伤亡的发生。

  二是组织开展全省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大大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2006年初,省公安厅制定下发《黑龙江省公安机关民警交通安全整改实施方案》,全面部署和组织开展公安机关自身交通安全专项整改活动。严格警用车辆管理,全面检修警用车辆,严禁民警无证驾驶,防预交通事故发生,确保民警生命安全。2005年因公牺牲民警中因交通事故死亡15人,2006年仅有1人,同比下降93%。

  三是基层公安机关基本保障得到持续改善。各地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支持,在编制、经费方面向基层倾斜,呈现出“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使”的良好态势。市地公安机关精简机关,将警力充实到一线单位,解决基层警力缺乏和民警超负荷工作等问题,使基层民警的压力有所缓解。同时,警务经费的保障标准有了较大提高,加大了对基层民警防护装备的投入,基层民警防护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使民警在执行任务时获得有效保护,因战伤亡明显减少。

  警方表示,要实现继续努力减少民警伤亡的目的,还需下大气力进一步落实各项从优待警措施,坚持交通安全整改工作常抓不懈,科学合理使用警力,减轻基层民警压力。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