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  >  2007黑龙江两会  >  两会现场
搜 索
重编《哈尔滨市地名录》应提上日程
2007-01-24 22:31:46 来源:东北网  作者:雷蕾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24日电 (记者 雷蕾)地名的标准化,对军事、外交、贸易、交通、和人民生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一个省会城市、历史名城——哈尔滨而言。民盟黑龙江省委员会的委员提出了《关于重新编制<哈尔滨市地名录>建议》。

  【提案摘要】

  地名是地理实体的标志和代号。地名在长期的发展和演变中,不仅反映了本区域地理、历史、经济、文化的特点,而且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而且也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要求。

  【记者调查】

  1984年,哈尔滨市有关部门组织编印了《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地名录》一书,该书详细地描绘了全市的行政区划,分为4大类,即:(一)行政区划、村巷、自然村;(二)具有地名意义的企事业单位;(三)名胜古迹、纪念地和人工建筑物;(四)自然地理实体。共收录当时的地名3091条,其中插入市、区两级行政区地名图8幅,各种照片110张。该书的出版,填补了哈尔滨地名史的空白,第一次将流散于各方的地名史料有机地编辑在一起,为各方面使用和研究地名,提供了标准地名资料。

  然而,改革开放以来,哈尔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随着时代变迁,20年前编撰的地名录已完全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原有的计划经济时期的称谓,现在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如,书中原来标注的某某公社,现在已经成为乡镇,有的已经发展成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划已经发生变化。如,原来的太平区现已并入道外区,新成立了松北区和呼兰区等等,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地名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很多街路名称已经发生了变更。如,埃德蒙顿路、果戈里大街、哈药路、三大动力路等;原有名录有许多不完善之处,一些消亡街名记载也不全。

  【委员建议】

  我省应责成哈尔滨市有关部门重新编制《哈尔滨市地名录》,与时俱进地规范全市的地名名称;在原有的地名录基础上,要丰富地名历史资源,特别要列入一些已经消亡的地名资源。1984年版的《哈尔滨市地名录》中没有列出一些地名特别是街路名称的沿革情况,如不及时搜集整理,今后一些街路名称变化将很难有据可查;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将更多的历史照片丰富其中,很多哈尔滨的老照片将成为珍贵的史料,有必要将其充实到新版的名录中;重新编制地名录时应力求准确、简洁,使之能成为实用性较强的工具书和宣传城市文化的手册;借鉴外地经验。例如,苏州新版《地名录》在1981版的基础上,增加收录了1270条多座桥梁名称和1192条消亡地名,并收录了近几年城市开发建筑新面貌的照片、《老苏州》照片和各县市的镇、行政村的标准地名。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