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2006年黑龙江公众安全感达91.2% 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
2007-01-25 15:29:25 来源:东北网  作者:高长利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25日电(记者 高长利) 2006年,黑龙江省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政策措施,全省平安建设跃上新台阶。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总队入户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底,全省公众公共安全感达到91.2%,比2005年提高1.1个百分点。另据省公安厅统计,2006年全省刑事案件比上年下降了3.1%。其中,八类严重刑事案件下降9%。来自两个渠道的数据,佐证了“平安龙江”建设的成效。

  2006年,是黑龙江省部署开展“平安龙江”建设的第三个年头。围绕实现社会稳定、治安良好、公共安全的创建目标,省综治委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了“平安龙江”建设的不断深入。

  主动打击刑事犯罪,加强治安防范。2006年,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类刑事犯罪重拳出击,在全省范围内加大打击力度,先后开展了“打黑除恶”专项斗争、打击“两抢一盗”专项斗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活动的“丙戌行动”。专项行动打掉了多个黑恶势力团伙,遏制了重大刑事案件的发生,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杀人案件同比下降22.1%。全省普遍加强了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进了公安体制改革,加强和充实了基层派出所和社区警务室,基层群众群防群治队伍进一步壮大,在街道、社区、村屯构建了严密的治安防范网络。

  认真排查调处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2006年,黑龙江省加大了矛盾纠纷排查力度,建立起从乡镇到县区到市地的矛盾纠纷定期排查与调处制度。在县、乡、村三级整合信访、司法行政部门的力量,初步形成了覆盖全省的“调访一体化”工作机制。政府行政调解、法院司法调解与司法行政部门指导下的人民调解三种调解相互配合,有效地化解了社会矛盾纠纷。2006年,全省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和越级上访都比上年明显下降。

  积极开展安全隐患整治,保障公共安全。2006年,黑龙江省加大了道路交通的管理力度,开展了“平安大道”创建活动,加强了对火灾、食品卫生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力度,开展了危爆物品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将安全生产全面纳入“平安龙江”建设之中,以平安街道建设为载体,把企业安全创建和区域安全创建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学校、市场等公共场所,全面开展了“平安校园”与“平安市场”创建活动。2006年全省火灾事故发生起数比上年下降20.6%,经济损失同比下降18.1%;全省交通事故发生起数比上年下降10.3%。

  服务经济建设,维护全省经济安全。2006年,黑龙江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了“平安乡村”建设,在试点的“百乡千村”广泛推行治安防范承包责任制,并将农村财产保险与治安防范合力推进,有力地维护了农民的财产安全。全省还深入开展了打击逃避银行债务和油田周边治安秩序整治等多项行动,为企业平安经营创造良好的环境。以服务经济建设为目的的法治环境建设深入推进,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平安龙江”的基础进一步得到巩固,创安面得到延伸。截至2006年底,全省已有90个县(市、区)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平安县(市、区)”。

  为了给党的十七大和省委十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让全省广大人民群众平平安安过“两节”,省综治委目前正在开展“维稳创安百日行动”,深入排查矛盾纠纷、治安和公共安全隐患,加大打击刑事犯罪和治安安全隐患整治力度,认真调处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百日行动”活动的开展,将为2007年全省的社会稳定和谐打下良好基础。

责任编辑: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