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27日电 (记者 高长利) 生活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现象:虽然并未订制服务,手机话费中却被莫名其妙的扣掉信息服务费;诸如办证、中奖“陷阱”、枪支买卖一类的非法广告堂而皇之的通过手机发送,令你头疼不已的同时,还无法拒绝接受此类不良信息。短信运营商通过格式条款强制用户接受其短信及产品、服务信息的问题,引起了人大代表的广泛关注。
省人大代表王丽琴认为,短信业务经营者为谋取利益,侵害消费者公平交易权的问题屡屡发生、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在于通讯网络运营商对其管理力度不足。在通讯网络运营商与短信业务经营者达成利益一致的情况下,消费者的“被动”消费问题就无法根本解决。为此,她建议应变信息“默认”式订制方式,为用户自愿“选定”并主动告知的方式,以杜绝短信消费“陷阱”。
省人大代表朴英爱建议加大对非法短信息经营的管理力度。有关部门一经发现短信息欺诈“陷阱”,除责令短信业务经营者加倍赔偿消费者损失以外,还应从重处罚,以示惩戒。同时,还要一并追究通讯网络运营商的责任,向社会公布。
省人大代表刘玉华则建议从源头对非法短信加以根治,通讯网络运营商、短信业务经营者都应制定行业自律条例,向社会承诺。同时,要以各种方式广泛宣传,增强消费者在电讯消费上的维权意识,在全社会形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氛围,不给欺诈者以可乘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