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尔滨市市民热议去留 摩电应赶紧搬家
2007-02-09 13:56:17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孙娜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2月9日电 生活报今天刊登了《受伤摩电该不该“下火线”》的报道,在市民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今天一大早,记者的电话就响个不停,许多市民纷纷打来热线电话,对摩电的去留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们希望本报能将他们对摩电的看法刊登出来,政府在看到百姓的心声后能尽快做出决定。

  “退休”摩电应进博物馆

  今天一大早,电话尾号为3298的朱先生给本报打来电话诉说感言。朱先生一是位退休的老新闻工作者,每当经过那条充满欧式风情的果戈里大街,他都忍不住为城市的发展感到高兴。可是与周围风景形成强烈反差的摩电却静静地“趴”在轨道上,仿佛是对周围景色的极大讽刺。他表示,如果有人愿意看摩电,可以到博物馆里面去看一看。

  退休干部温先生打来电话发表看法,他认为政府当初的设想就有点不切实际。既然这个摩电现在已经无人问津,那就先把它放到博物馆里,供人观赏。温先生表示,他曾经去过许多城市,看到国内几个城市目前有轨电车都运营得很好。只有真正发挥它的作用,让它运行起来,才会有人光顾,有人观光。如果政府再不做出决策,那这辆摩电最终将无法摆脱死亡的命运。

  “趴窝”摩电画蛇添足

  电话尾号为0156的黎先生给记者打来电话称,他是一家法国在华投资企业的中方代表,每次经过果戈里大街时,看到那个被弄得伤痕累累的摩电,都感觉是城市建设的败笔。黎先生认为,政府让摩电上路的初衷是好的,而且也很符合哈尔滨这个有东方小巴黎美誉的城市。可是这个摩电放在果戈里大街上有些不切合实际,因为现代城市的路面资源有限,车流量大,马路也并不宽敞,而车辆在途经这里时,与摩电十分靠近,很容易引起交通事故。此外,从实用的角度出发,这辆车停在马路上,既不能开,也不能坐,实在是画蛇添足。

  手机尾号为2073的肖先生给本报打来电话表示,这个摩电看上去仿佛是个“四不像”。因为它外型看起来是摩电,但却采用内燃机,这与上个世纪哈尔滨的老摩电是有很大区别的。而且内燃机对城市的环境有污染,不符合城市发展的要求,仅从这一点上,他认为摩电还是撤掉的好。

  电话尾号为5531的市民袁先生表示,受伤的摩电应该立即“下火线”。因为在那条本来就不太宽敞的果戈里大街上,车辆是不允许随意停放的,否则交警可以对违章停放的车辆进行处罚。而那辆摩电已经占道停放很久了,阻碍交通已经是有目共睹的,为什么不能及时纠正呢?

  是去是留别再耽搁

  市民高先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表示,当初造摩电的时候就是为了发展旅游业,因此应该保留。因为哈尔滨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城市,许多外地人到哈尔滨来正是看中了它不同于其他地方的风格。哈尔滨的城市文化中融入了浓郁的欧陆风情,延续了历史的脉搏,是城市发展的见证。他觉得摩电应该保留,但就如何能让它动起来,有关部门还得继续想办法。

  在哈市某机关工作的韩先生表示,不知道当初建摩电时是否经过可行性的论证,实践证明当初的决策带有盲目性,至少是不够严谨。韩先生认为,摩电已经闲置了一段时间,但一直还没有听到政府任何的声音,这反而让他们觉得决策者不负责任。

  退休市民张先生在电话中说,由于受伤的摩电既无法乘坐,也无观赏价值,而且还成了路障,让人一看到就心痛,他觉得还是先撤掉的好。

  离休干部景先生给本报打来电话称,他曾就摩电的问题给市政府写过信。他觉得摩电最初建时就是个错误,而且这几年已经将它的恶果逐渐显露出来,政府应该当机立断,解决这个问题。

  电话尾号为2108的杨先生表示,现在“趴”在果戈里大街上的摩电没有任何价值。而对于目前哈尔滨市的情况,摩电不仅起不到美化的作用,还成了城市脸上的伤疤。

  采访中,市民纷纷表示,无论摩电今后回到哪里,受伤的它继续趴在原地显然不太合适。为它找出路是后话,目前急需解决的是占道和不美观的问题。同时,市民也在开动脑筋想办法,积极献言献策,为摩电找一条生路。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