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法规出台堵林木销售"黑洞" 拜泉一年挽回损失2亿元
2007-02-11 19:46:49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周伟春 梁耀国 路敦英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2月11日电 黑龙江省著名的生态县拜泉林木总蓄积量达549万立方米,价值45亿元,当地人称这是全县56万人民的一本“大存折”。如今,有人却来揩油:一棵价值百元的杨树,售价不足20元,不仅不挣钱反要倒贴,这让许多老百姓愤愤不平。拜泉县委县政府决定对此出重拳整治。

  2006年2月中旬,在拜泉县拜泉镇,林木销售通过拍卖走市场竞价程序。之后,拜泉县委、县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清理纠正非法转让防护林权的实施意见》和《拜泉县集体林木采伐销售实施方案》。两份文件明文规定:集体林木出售必须公开、公正,走拍卖程序,以往那些暗箱操作、严重损害集体利益的“合同”一律要重新纠正。

  去年年初,拜泉镇镇郊村采伐了4300多棵杨树,通过公开竞价拍卖获得了75万元,平均每棵树价值174元。而附近一些村镇的树木,不经拍卖,暗箱操作,每棵杨树售价仅在15元至20元之间,群众议论纷纷。2006年5月,新上任的县委书记姚猛在镇郊村调研中发现这个问题,他指示县林业局到镇郊村调查,建议今后全县林木转让一律走拍卖程序,并让林业局拿出具体方案。

  经过调研,2006年12月12日拜泉县委、县政府出台了整治方案,并成立了木材拍卖办公室。自此,纠正非法转让林木活动在全县范围内展开。

  据拜泉县主管林业的副县长孟繁久介绍,从去年12月中旬到目前,该县40%以上的违法转让林木合同得以纠正。在记者走访的4个乡镇中,兴国乡90%以上的违法合同得以纠正,新生乡纠正了将近90%。

  有了法律法规这些尚方宝剑,基层干部群众工作起来就有了底气。面对巨大的利益,一些人心存侥幸,他们托人说情、送礼行贿、威胁恐吓。对此,拜泉县领导干部做到“三不倒”,即:金钱买不倒,香风吹不倒,威胁吓不倒。

  根据该县林业部门领导介绍和记者在几个乡镇的走访调查证实,非法合同每棵树木的价格在20元至25元,通过拍卖每棵成年杨树的平均价格在90元以上。近年来,该县非法转让树木82万立方米,300多万棵。如此算来,通过纠正违法合同,将为该县挽回经济损失2亿元。

  拜泉县委、县政府纠正非法转让林木合同的举措赢得了群众的称誉。这项举措也影响了附近县市的林木销售方式。日前,附近的一个县也以每棵20元的价格交易了一批林木,很快这项林木销售合同就被有关部门中止履行了。老百姓说,是拜泉县给他们做出了榜样。

责任编辑:张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