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剩余冻年货 觉着不把握就别吃了
2007-03-02 10:29:31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叶勇 金淼 贾丽燕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2日电 题:21年来最晚一个春节56年来同期最高气温剩余冻年货,觉着不把握就别吃了

  急性胃肠炎患者突增

  记者昨日从哈医大一院、市第一医院、市第五医院等多家医院急诊科了解到:连日来因急性胃肠炎而入院治疗的患者突然增多,比节前增加20%以上。据市第一医院急救中心李晓峰主任介绍,眼下该中心每天都要接待胃肠疾病患者十几人,比一周前增加了40%以上,其中老年人居多,也不乏全家人一同前来就诊的。患病症状多为恶心、呕吐、腹泻。医生对这些突然增加的病人调查发现,病因多是因为吃了阳台上的变质冷冻年货。

  今年冻年货冷冻期最短

  今年春节赶在2月18日,是21年来最晚的一个春节。到大年初四,哈尔滨市最高气温就已升到2℃,此后持续攀升,到2月28日,已高达9.2℃,达到56年来哈尔滨市同期最高温度。突如其来的高温,令众多家庭猝不及防,眼见阳台上大量冷冻年货纷纷开化,想将其转移到冰箱,却又放不下,而扔了又实在太可惜,无奈只能抓紧时间上顿鱼下顿肉的突击吃。

  不少人家还有剩余冻年货

  记者走访居民了解到,眼下不少居民家中存放的剩余年货主要有鱼、肉、海鲜、速冻面食等。采访中,很多家庭都忙着收拾阳台上的年货,把一些看着还能吃的食品“抢救”到冰箱里。一些居民楼道堆满纸箱和遗弃的一袋袋已化得不成样子的冷冻食品。据香坊区保洁大队李荣讲,从正月初八以来,居民生活垃圾中就陆续出现被扔的年货,而且越来越多。其中有成箱的羊肉卷、成袋的饺子、汤圆,还有刀鱼、鱿鱼和开化变质的冻虾仁等。

  老人宁可吃坏肚子也不肯扔

  采访中,很多居民都认为,这些食品虽然开化了,但看着没坏,也没闻出有啥味,扔了太可惜了,放冰箱里冻上还能吃。特别是许多中老年人,头脑中牢牢根植一种观念,就是不能浪费。不少人不顾儿女劝阻,坚持要把突击吃冻年货进行到底。有的甚至把儿女已经扔了的变质食品又偷偷捡回来做熟了自己吃。

  反复冷冻融化的食品不能吃

  记者就此请教食品专家了解到,食品从冷冻状态到解冻状态的过程中,细胞膜会受到破坏,这时再次冷冻,已不能起到保鲜作用。反复地冷冻、融化,还会造成水分、营养物质流失,加速腐败变质。鱼肉一但变质,其所含的蛋白质就会分解,并产生“胺类”、“可溶性毒蛋白”、“吲哚”、“恶臭素”等有毒有害物质。而加热煮、熬并不能彻底破坏其毒害性。此外,反复冷冻的鱼和肉中,还会产生一种致癌物质,冷冻次数越多,致癌物浓度越大。

  大办年货的老习惯该改改了

  食品专家就此指出,哈尔滨市地处高寒地区,居民历来有冬季用阳台储存冷冻食品的习惯,加上春节办年货的老习俗,因此,如何保证冷冻食品卫生,是一个涉及千家万户、事关广大市民健康的大问题。如今生活越来越好,人们想吃好东西不必非等过年。商店过年也不休息,现吃现买要啥有啥。再说全球气候变暖,阳台保暖程度高,因此,居民办年货集中采买食品、单位年终搞福利大量分食品的老习惯,都该改改了。

  如何辨别冷冻食品是否变质

  1.鱼类:注意辨别其色、状是否有变化,如果解冻后发现鱼头部有褐色斑点、腹部变黄,千万不要再吃。

  2.肉类:肌肉无光泽,颜色灰暗,外表及切面潮湿发黏,脂肪发黄,出现哈喇味等异味,千万不要再吃。

  3.面食:袋装的,里面食品发生粘连、出现越来越多的冰晶冰块;散装的,出现裂缝、粘连等现象后,千万不要再吃。

责任编辑:鲁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