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黑龙江省各类农合组织达到6878个 发展受限亟待扶持
2007-04-06 10:45:51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蔡韬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4月6日电 春耕在即,宁安市渤海镇朱家村的稻农们却并不着急购买化肥。农民朱全喜说:“合作社根据我们种植水稻的不同品种指导用肥,统一品种的化肥也由合作社统一采购,既便宜又不担心掺假。”

  五常市二河乡新庄村农民武强今年的备春耕最轻松:“以往家里的粮食没卖完,手里没钱就得‘抬’,年头不好,去了高额利息就没啥剩余了。今年合作社为我这样的农户启动了互助基金,我刚领了4000块,自己没掏一分钱,春耕物资备足了!”

  合作让“小农变大”

  到2006年底,黑龙江省各类农合组织达到6878个,其中供销社领办3673个;入社农户69.5万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14%,实现助农增收26.8亿元。农民经纪人队伍发展到64500人,有571个乡镇注册登记成立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563个乡镇组建了农民经纪人协会,基本涵盖了种植、畜牧、加工、销售、服务等多个行业和领域,涉及粮食、农资、奶牛、生猪、中药材、食用菌等几十个产业。

  合作,使小农变大。富锦是黑龙江省白瓜主产区,但由于过去农民分散生产,种植规模小,白瓜一直未形成产业。富锦市供销社于1998年创办了白瓜籽专业合作社,在12个乡镇成立分社,吸收农民会员1.5万户,发展白瓜种植基地50万亩。农合组织通过统一生产技术规程、统一品种、统一配药施肥、统一加工、统一包装销售等,提高了农业标准化水平,累计助农增收5.5亿元。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洋葱产业协会,通过多项服务,普及洋葱栽培技术,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使洋葱种植面积从不足万亩发展到12万亩,4年来仅洋葱产业为全区农民增收2.6亿元,洋葱产业已成为全区主导产业。

  省供销社主任王惠群介绍,黑龙江省农合组织大体可划分为农民种植联合体、农村综合服务社、农业产业化合作组织和农业公司等多种组织形式。由农村专业大户、技术能手和经纪人领办,对社员进行技术、产品销售等服务,解决农民买难卖难问题;还有的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民联办。一些农合组织已经从单纯为会员提供市场信息、组织产品销售、开展技术指导、生产资料供应等专项服务逐步扩展到产加销一体化的综合服务,服务范围由生产领域扩展到农民的生活领域。

  农合组织撑起了农民头顶一片蓝天,需进一步发展壮大,但现实中却遇到诸多难点和制约。

  能人难求发展受限

  省供销社合作指导处处长吕长华坦言:和发达国家、发达省份相比,黑龙江省的农合组织数量远远不够,也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发展不够平衡,全省实体型农合组织不到2000家,不足总数的1/30。农合组织生产服务型多,综合服务型少。农合组织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多属于农户之间松散的联合,民主管理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不配套等问题,极大地影响着广大农民加入农合组织的积极性,还有许多农合组织没有注册登记,不具有法人资格;组织管理体制不够顺畅,目前农合组织有的在工商部门登记,有的在民政部门登记。由于法人地位不明确,金融机构不愿贷款给农合组织,造成资金缺乏,发展缓慢,在竞争中难以拥有独立平等的市场地位,权益也难以得到有效保护;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大,农合组织发展产业立项困难,90%以上的农合组织无法获得有关项目资金的扶持,特别是那些有发展潜力、但规模较小的农合组织申报产业项目更是困难重重。

  还有一个现实情况摆在我们面前:发展农合组织“能人”难求。农合组织能否最终发挥作用,关键在领头的能人,选一个在农民中有技术、有责任心有威望的人很难。杜蒙胡吉吐莫镇合作社由于原主任经营管理不善,三年没开展业务,在农民中失去威信,引进能人后不仅经营业务扩大了,又有1500户农民入社。提高农民素质,加大培训力度,省供销社每年都力争多培训农村经济人和合作社负责人,但因为资金问题,培训工作一直步履艰难。

  农合组织的进一步发展也存在一个发展环境问题。

  呼唤地位亟待扶持

  黑龙江省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大多是“自然发育”成长起来的,又均无法人地位,很多问题的解决要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掣肘,发展环境极不宽松。

  吕长华说,浙江、江苏等发达省份每年都拿出几千万资金用于扶持农合组织的发展,上海市每年从财政风险准备金中拿出1000万元作为担保资金,由商业银行放大3~4倍,用于农合组织贷款,而黑龙江省不仅扶持力度不够,现有的扶持资金有的也未能真正发挥作用,安排支持农合组织项目的资金,真正到位的微乎其微。对照发达国家、地区的经验,黑龙江省应尽快制定财政税收金融优惠政策,减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税收,使其能够享受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样甚至更多的税收优惠;设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基金,增加各级财政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补贴;改革农村金融体制,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供方便有效的金融服务,给予政府贴息贷款。

  为合作经济组织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引导农合组织健康发展,这是政府应该做的。我们应该大力度推广农合组织的典型经验,表彰奖励农合组织先进单位和优秀领办人,提高农民的认知度,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以点带面,带动发展。搞好农合组织领办人的培训,省市县三级政府应对开展培训的部门给予一定的培训经费补贴,扩大培训范围,提高培训质量。

  推动农合组织规范发展,提高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覆盖面,把更多的农民吸引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来,黑龙江省筹划到2008年,力争有20%以上的农户加入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到2010年,有30%以上的农户加入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能否达到,尚未可知。令人欣喜的是,今年7月1日起实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将确认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法人地位,标志其将进入依法发展的新阶段。

  我们期盼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春天的到来。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