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旧)科技·卫生
搜 索
进入历史最佳期 黑龙江教育事业适应需求高速发展
2007-04-08 15:21:09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廉世民 王彦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4月8日电 近年来,黑龙江省教育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接受各级各类教育的需求,成为历史上教育发展最快、最好的重要时期。

  以农村教育为重中之重,积极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2005年,全省义务教育投入96.6亿元,其中农村义务教育42.7亿元,是2000年的2.01倍。为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实施全省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国家投入1.29亿元,省和地方配套共近4亿元,2005年4月启动一期工程建设,已经完成哈尔滨、大庆、鸡西等43个县(市、区)的4576所学校远程教育工程,覆盖率占全省农村中小学的35%。2006年,继续推进二期工程,在63个县市的3624所学校实施,投入1.19亿元,全省农村中小学受益面达到70%以上。预计2007年全部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加快危房改造,建立长效保障机制。一直以来,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视危房改造工作,将危房改造纳入“十项利民行动”之中,连续几年专题部署、专项督办。2006年,全省共投入危改资金10.2亿元,其中省级财政投入7.6亿元,地市投入2.6亿元,改造D级危房113.9万平方米,共建设校舍面积120.9万平方米,并落实了2007年以后年度校舍维修改造资金,建立了校舍维修改造资金长效保障机制。

  高等教育高速发展。高校35个学科入选国家级重点学科,在全国名列第九。全省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高校分别达到13所、17所。学位点数量大幅度增多,形成了学科齐全、分布合理的学位授予体系,研究生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高校为振兴老工业基地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与智力支撑。省属本科院校新增专业中,直接为老工业基地服务的专业41个,相关专业24个,占新增专业的69.6%;建设10个“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创新基地”,建设了26个本科人才培养中心。围绕全省六大产业基地建设,组建了由高校牵头,企业与科研单位参加的校企合作委员会,累计完成高校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41个重大项目、22个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项目的评审、立项和资助工作,申请专利698项,其中发明专利570项。

  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困而失学。全省各级政府助学金累计达到5.1亿元,共资助贫困学生167.5万人。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贫困学生“两免一补”。到2007年,所有农村中小学生将全员免除杂费,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截至目前,共向省属高校的近3万名贫困学生发放国家助学贷款2.1亿元,同时,下拨国家和省级高校奖助学金3051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近2万名;中等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也受到资助。同时,截至2005年底,已有1132所城市中小学承担了9.74万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基本保证了我省贫困家庭孩子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就读,不会因家贫而失学。

责任编辑:曹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