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9日电 媒体6日刊载《“40%优秀率”合理吗?》后,引起不少读者共鸣,社会各界人士也对此发表见解,并提出新的建议——
家长
要求
让操作方法更客观、更有效
家长们对这个问题很关心,但看法不同。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退休教师:我认为十几岁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确立,怎么能掌握好给别人打分的尺度,其中还牵涉到自己的利益。孩子根本不可能客观地反映实际,我绝对反对这种方法。”
哈师大马列教研部副主任李庆霞:对实行综合素质评价的方向和目的,多数家长还是给予肯定的。我女儿所在班开始同学互评,我女儿因比例关系,A级给了排在名单前面的人,排在后面的就只能打B,她觉得优秀率不够。周围的同学说,随便打,给某个人全是A,或给某个人全是B。综合素质评价的方向是对的,至少能引导孩子注重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但同时,很多给同学打级别的学生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就是想省事。这种评价结果有多大的真实性也不好说,应该在操作方法更客观、更有效上多想想办法。
支持
意见“40%优秀率”比较合理
有很多人认为综合素质评价势在必行,40%的优秀率是合理的。
哈尔滨学院人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曹丽环:按理说不该有指标,但在评价刚实施阶段有个指标,可确保不流于形式而夭折。等过渡阶段结束、运作机制成熟后,可不要比例限制。
省社科院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赵静:综合素质测评引导学生向全面发展是大势所趋,至于“40%的优秀率”还可以在实践中再调整。但如果现在不设这样一个百分比限制,就达不到本来的目的。家长还是应该从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上努力,而不是纠缠这个比例。既然还有作为良好的B等级是不规定比例的,那么40%A级的比例已经很宽泛了。
黑龙江省青少年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宋国力:有比例限制也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按一般状况来说,差的学生占20%,中间状况的学生占40%,好的应该少一些才对。
专家
观点横向评价应向纵向评价发展
部分专家为综合素质评价提供了新建议。
哈尔滨学院副院长、市政协常委李志平:评价应逐步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将来应淡化优秀率,人的成长应强化自己与过去相比有哪些进步,而不是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这种横向评价应逐步向纵向评价发展,作出发展性、进步性、生成性的评价。
学者
建议正面鼓励,不作选拔性评价
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尹慧茹: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孩子在成长期,还得以正面影响为主,重点是要给十几岁的孩子一个导向,让他们不仅追求分数,还要在思想品德、身体素质、人际交往等各方面均衡发展。综合素质测评应该向全面育人的方向发展,不能再与升学选拔搅和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