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8日电 郭喜军,1987年任漠河县护林队副队长,现任漠河县防火办副主任,一线扑火队大队长。今年已经50岁的他,二十余年来一直坚持在防火第一线。他说,是“五六”大火烧出了他这么多年坚持扑火的决心。
赶到起火点时,大火已经开始蔓延
漠河很多人在提起当年的那场大火时都说,那是一场天火。对这种说法,郭喜军没有反驳。在他的办公室里,我们听这位扑火英雄讲述了那些惊心动魄的事情。
1987年的漠河没有专业的扑火队伍,也没有装备精良的森警驻扎,只有一支隶属营林部门的护林中队负责扑救突然袭来的山火。这支队伍只有35人,郭喜军任副队长。
“那时我在护林中队当副中队长,当时漠河县成立一支30人的快速扑火队,我任大队长。我带着队员们驻守在富克山原始森林中,大火发生时,我就在富克山蹲点。5月6日那天下午3点多钟,当时有电台,我就听说古莲方向着火了,于是我就向领导请示我什么时候进入火场。结果领导指示马上让我们整装待发。那时一台风力灭火机也没有,只有二号工具,领导说你们必须把火头摁住,我们三十个人就用二号工具在那儿打。”
“进去时我只能带人打火头,那时已经有不少老百姓用树条子、扫帚打了半天了。等打到第二天,漠河县着了的时候,我们还在那边打火,等到半夜12点钟时,风就已经刮到八九级了。大火在我们头上“呼呼”地转,我们一看火已经打不灭了,其实当时指挥部已经命令扑火队往回撤了,但我们已经走了很远,根本不知道指挥部让后撤的消息。
大火当时把我们的头发和眉毛全都烧了。我赶紧通知队员不要再打了,再打下去非得都被卷到火里。我带着队员往回撤,又派出两个队员通知指挥部增援,结果两个队员说漠河县已经着了,所有的人已经被撤回去保漠河县了。
“记得当时我们回来时,路上有一辆大翻斗汽车,可汽车司机死活不拉我们。我们当时就红眼了,找了一件棉袄沾上水,把油箱包住,又往车上浇了些水,硬逼着司机把车开回来。”
很多人不懂自救常识
等我们从山上撤下来时,漠河县已经没有明火,全剩炭火了。我告诉队员,“赶紧都回家看看,明天早上再回到指挥部集合,继续打火。”
我当时回家一看,家里烧得只剩下一个烟囱在那儿立着,家人和孩子全都不知去向。我想找找看看有没有没烧完的东西,正找的时候,发现我家地窖里好像有人,仔细一看,真把我吓了一大跳,地窖里人压人摞了一堆。我家地窖也就1米多深,里面还不到一平方米,竟然挤了八个女人和一个孩子,全都死了。
这些人完全不懂得防火常识,火烧过来全慌了,躲到地窖里被活活憋死了。火着起来后地窖里空气稀薄,肯定缺氧啊。
当时有个男人在我家地窖外面趴着,他只是烧伤,没死。他说,当时他也钻到了地窖里,可里面的人说,我们这里都是女的,你进来干什么。男人不好意思了就又爬了出来,这恰巧让他保住了性命。
我家地窖里烧死了九个,而邻居家的地窖里也烧死了八个。当时我看到那些人是这个怕哟,因为我老伴也不懂火灾来了怎么自救,我真怕她也躲到了地窖里,还有孩子。
被单成了救命工具
懂得防火常识的人都知道,火从西侧进来就应该向西侧跑,因为西侧火已经烧过了,不会再着;而向东侧跑则形成了火撵人的场面,很容易就被烧死。我知道我家里人也都不懂,我想火来了以后,他们肯定顺着火往东跑了,于是我就往东开始找。我一边走一边喊,终于把我爱人和孩子找到了。我爱人领着两个孩子,还救了邻居家的一个小孩,一共四个人。
着火时,我爱人从屋里拽出一个被单,拽着两个孩子就往外跑,邻居家的一个孩子看到她们跑也跟着一起跑。她们跑到大河边上,火就已经追上来了,我爱人拉着三个孩子跳到了河里,这时被单还起作用了。她用被单把四个人的头都蒙上,用一只手不停地往被单上扬水。火从河面上过时,把她的手烧得全是大泡。
当时着火时有很多人都往大河里跑,有两个老太太刚刚跑到河边还没来得及下河,就被烧死在岸边,人们发现她们时,看到两位老人至死还紧紧地抱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