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24日电 网络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捷的同时,网络犯罪的手段和数量也以超乎人们想象的速度迅猛发展。在互联网上,“黑客”猖狂、欺诈不断、信用卡盗窃、侵犯知识产权、侵犯个人隐私等案件频发,网络的高技术园地成了犯罪的“温床”。网络犯罪已经成为目前犯罪的主要途径,常规犯罪在现在的网络上都可以找到。据统计,2006年美国以常规手段盗窃的金额平均每次为3300美元,而网络盗窃金额次均高达25万美元。在我国,网络涉银犯罪的数量和金额也在成倍增长。
缺乏防护网上银行存在失窃风险“网上大盗”盯上网络炒股
日前,哈市市民罗先生心急火燎地找到证券公司,说自己股票账户密码被盗,账户有被动过的迹象,想立即采取补救措施,以免资金受到损失。罗先生告诉记者,其实他的密码被盗,是自己不小心造成的。日前,儿子为他上网安全,给他的电脑系统安装了防火墙,可以对连接互联网的程序进行保护,但他嫌防火墙的提示麻烦、速度慢,就把防火墙和杀毒软件都关了,而他的银行密码就存在电脑的Word文件里,这才让不法分子轻易得手。
据了解,近期利用网络炒股、进行银证转账的股民人数暴增,而这些股民尤其是中老年人,大多数缺乏基本的防护意识和措施,因而面临的安全风险较大。目前,这些股民已经成为电脑病毒受害的重要群体,并且有继续上升的趋势。
现实生活中任何潮流的发展都离不开其网络形式,网络犯罪也总是如影随形。近期股市的火爆行情从证券交易场所蔓延到网络上,很多股民在家只用电脑下载安装一个软件,就可以看行情,也可以敲敲键盘下单。这种“网上下单”一方面比电话委托快捷方便,另一方面,所付的佣金一般也只有电话委托的一半。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炒股,而“网络安全”就成为一个关系资金安全的重要问题。由于股票交易中存在的巨大经济利益,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网络犯罪分子,他们将目光盯准了这些股民们。
省公安厅网络监察总队案件侦查科科长曹太训介绍,去年我省网上盗窃报案20余起,而今年由于炒股网民骤增、网上购物的兴起,至今已接到40多起银行卡网上被盗报案,被盗数额也直线上升,而实际发案数和发案金额远远大于公安机关的受理量,网上信用卡盗窃发案量在我省网络犯罪中升至首位。
据专家介绍,尽管黑客不能从股票账户中提取现金,但他们可以恶意操纵被盗的股票,将某高价股票高买低卖,然后通过技术手段用自己的账户将同一股票低买高卖,赚取中间的差价,给被盗股民带来巨大的损失。同时,为了炒股方便,大量用户开始使用网上银行,这样就直接增加了现金失窃的风险。
手法翻新“网上购物”陷阱多网银病毒泛滥殃及者众
“涉银网络犯罪的增多也来源于网上购物,从最初的淘宝、阿里巴巴等购物网站,到移动、春秋等正规商家开通网上‘商店’,在网上售货,给了犯罪分子更多可乘之机。
”曹太训说。
5月9日,酷爱在线读小说的牡丹江市民宋先生在电子信箱中发现一封某读书网站的宣传函。他进入该网站,发现最近出版的新书在上面都可以找到,并且网站收费很低。以前他接触的读书网站,不收费的书籍更新较慢,收费的价格又普遍较高。因此宋先生便迫不及待地注册该网站的会员。他按要求在网页上填好身份证号、地址、联系电话后,发现只需1元手续费,但此费用必须用信用卡支付。宋先生按要求输入了银行卡号和密码,当点击提交时,网上提示:“交易不成功”,他反复试了几次都是如此。无奈,宋先生按照网站上提供的电话拨了过去,结果对方建议他换张银行卡再试试。宋先生怕不把握,便暂时放弃了。次日,宋先生在提款机取钱时,发现自己卡里少了1000多元钱。他查询银行记录发现,9日当天这些钱便通过网络银行被人划走了。记者根据宋先生提供的网址试图登录该网站,发现该网站的网页已经关闭。
曹太训说,“网络大盗”经常群发邮件,以声称价钱便宜、货品质量好等引诱消费者走入他们事先设定好的圈套,如价值一万元的货物,在网上售价5000元,并根据消费者怕被骗的心理,提出可先在网上银行支付一元钱,货到付余款的优惠条件。像宋先生登录的读书网站,很可能并不存在网页上列出的那些新书,而是以此引诱读者在其设有“木马”病毒的网页上输入银行卡信息。因此,不论是股民,还是其他网络生活者,只要在网上使用信用卡进行交易,一定要小心防范。
去年,牡丹江市公安局网监支队就破获了一起利用虚假电子商务网站、发布虚假信息进行诈骗、盗窃的违法犯罪案件。警方根据群众举报,经10余天的秘密侦查,查明犯罪嫌疑人张某自2005年12月至2006年6月期间,利用虚假电子商务网站“S拍拍网”和“R拍拍网”作案11起,其中采取假冒工商银行B2C在线支付系统,盗取客户银行卡号和密码的手段,盗窃客户网上银行资金2起,共计7600余元人民币;采取网站担保交易的手段诈骗9起,骗得手机20余部。去年末,张某被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
挑战虚拟世界侦破难度突出立法滞后执法频陷窘境
相对于泛滥成灾的网络犯罪,能被绳之以法的犯罪分子微乎其微。由于网络犯罪的侦破难度大、取证费劲、现行法律规定难以适用等问题,网络犯罪的执法常常陷入窘境。
曹太训说,网络是一个由所有网民组成的没有国界的世界,区域跨度广,人员复杂,无形中增加了侦破网络犯罪的难度。有一些“网络大盗”为了逃避侦查,用盗得的银行账号购买境外网站上拍卖的物品,再通过境外的网站将物品卖出,犯罪分子只坐在家里用手指敲了几下键盘,就增加了警方追踪被盗资金的难度。
目前,网络犯罪还存在着公司化的趋势。曹太训说,犯罪分子在网上注册信息都是假的,他们用假身份证开通网上账户。他们可能互不相识,但根据各自的特点在网上组成公司,共用银行账号、密码,资源共享,然后分头行骗,分得利益。
另外,由于现行刑事立法不能适应信息技术和网络发展的特征规律,明显滞后,不能为公安机关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去年,公安机关接到南方一网民报案电话,称自己在网上购物被注册为牡丹江的卖家盗走银行账号,警方根据网上转账流程,掌握了犯罪嫌疑人的银行账号,并惊讶地发现,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该犯罪嫌疑人的网上账户进账数额竟高达十余万元。虽然警方在审讯时,犯罪嫌疑人承认“账号上的十多万元是我盗来的”,但他本人也不知道盗的都是谁的钱,量大而分散的受害人无从查找。案件诉不出去,就更谈不上审判。最终,该案件像全国绝大多数同类案件一样降格为行政处理。
在一些网络游戏装备、QQ号等虚拟财产被盗的案件中,对损失数额缺乏有效的评估机制,是网络犯罪中执法面临的另一窘境。曹太训介绍,我省该类案件每年多达三四百起。曾有一名林业公安局的民警来省公安厅报案称,他价值30万元的网上装备被盗。之前,该人在林业公安局、哈尔滨市公安局报案,均未被受理。尽管该人拿出了自己多次购买网上装备的汇款单,但公安机关无法认定其装备的实际数额。该人到物价部门给装备作价,物价部门也犯了难,如果按装备的网上流通价格算,其折旧费是多少?其上网时间,上网费用又如何计算?更重要的是,从传统意义上讲,这些装备属于虚拟财产,其并不存在实际价值,因此不能立案。
智能隐身病毒无孔不入提高防范能力防患未然
据了解,近年来针对网络银行用户的木马病毒大幅增长,去年就有多家国内外的银行金融机构和证券机构遭黑客侵入。一旦黑客窃取了用户的网银账户、密码,就可能把账户里的钱转走。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发布的《2006中国网上银行调查报告》显示,受频频发生的网银事故影响,高达61%%的网民不敢使用网上银行。而相关机构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被截获的新病毒共有23万个,其中90%以上带有窃取个人资料、股票账户密码、网上银行和网游的账号密码等明显的利益目的。
现在的网络病毒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即使用户在电脑上安装了杀毒软件,那些无孔不入的病毒也令人防不胜防,因此使用网银的用户一定要提高防范意识。
曹太训建议,网络用户不要轻信网上的任何信息,对网上自主弹出的网页不要轻易点击。网络上一些带有病毒的充满诱惑的网页会不断地弹出窗口,次数多了很多人就禁不住要打开看,一旦点击,病毒就会被“种”到自己的电脑上,对方就可以看到其在电脑上操作的所有信息。
非正规交易平台的网站极易引人入套,用户在进行网上交易时切忌在对方提供的网页上输入银行卡信息,要选用银行的官方网站进行交易。股民在使用炒股软件时一定要从证券公司官方网站下载,一些不正规网站上的炒股软件存在被黑客攻击,放入病毒、木马的风险。例如,一些有毒系统会不时弹出“系统更新提示框”,用户可以搜索提示更新的内容文件名,在厂家正规的网站上查看是否真的需要更新,并在正规的网站上进行更新。使用网银的用户还应设置较为复杂的密码,生日、电话号码、门牌号或类似“123456”等带有明显规律的密码容易被黑客破解。尽量不要在网吧等公共计算机上炒股,由于公共计算机安全防范措施不高,往往会存在病毒、木马,这都给网上炒股带来风险。如果必须使用此类计算机,则需在进行网上交易前先对电脑进行查毒,完成交易后一定要退出交易系统,以免造成股票和账户资金损失。
法律相关规定
《刑法》第285条规定了“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对非法侵入国家事务等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罪犯,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第286条规定了“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或者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影响计算机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罪犯,可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
第287条,则是对利用网络进行传统犯罪的规定:“利用计算机实施金融诈骗、盗窃、贪污、挪用公款、窃取国家秘密或者其他犯罪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定罪处罚。”
链接
网上炒股有隐患专家提出安全八大注意
第一、必须安装杀毒软件并且做到每天至少升级一次。
第二、必须打开杀毒软件的实时监控和个人防火墙。
一些用户由于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知识,在遇到杀毒软件发现病毒攻击时往往不知所措,还有一些用户觉得杀毒软件和防火墙的经常弹出提示信息比较麻烦,干脆将它们关闭。这些都给黑客的攻击带来了便利。
第三、安装卡卡上网安全助手。
用户可以免费下载使用该软件。卡卡助手具有防范网络诈骗的功能,当用户不小心打开假冒的网络银行、网上证券网站时会自动进行拦截并提示用户。同时,卡卡独家的“IE防漏墙”模块还可以阻止绝大部分病毒通过浏览器漏洞侵入用户的计算机。
第四、使用带有USBKEY的网络银行专业版进行交易。
通常,网络银行专业版在安全特性上要比基于浏览器的简易版网络银行高,因此建议用户安装专业版本的网络银行系统进行交易。新用户尽量使用带有USBKEY加密的硬件专业版,这种专业版会由硬件生成密钥,并且密钥无法复制出USB硬件,从而大大提高了安全程度,如招商银行的“优key”、工商银行的“USBKEY”等。
第五、到证券公司的官方网站下载炒股软件。
一些不正规网站上的炒股软件存在被黑客攻击,放入病毒、木马的风险,因此,用户在使用炒股软件时一定要从国泰君安、中信证券等官方网站下载。
第六、充分利用瑞星个人防火墙的“密码保护”功能。
第七、设置较为复杂的密码。
第八、尽量不要在网吧等公共计算机上炒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