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顺“市”而为应对猪肉涨价 预计8月份后价格将会逐步回落
2007-05-24 11:07:12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蔡韬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近日,黑龙江省生猪价格上涨,猪前槽价格涨至每公斤21.6元,上涨15%左右,创近10年来的最高价。高明 摄

  东北网5月24日电 受全国大势影响,黑龙江省生猪平均价格在半个月内由每公斤8.05元涨到10.41元,生猪价格上涨15%。

  此次猪肉价格涨声四起并非偶然。记者从省畜牧局了解到,黑龙江省生猪价格从2004年10月份的8.99元/公斤的最高价缓慢下降,2006年5月份跌至最低点4.96元/公斤。全国同期形势基本类同。针对生猪生产的严峻形势,2006年5月省政府出台了稳定生猪生产扶持政策。2006年10月生猪价格升到保本价6.2元/公斤,此后价格一路走高。进入今年5月,仅半个月的时间,生猪平均价格从8.05元/公斤上升到目前的10.41元/公斤,创历史新高。望奎、巴彦、北林和兰西等生猪大县的生猪价格分别达到了11.7元/公斤、11.8元/公斤、11.9元/公斤和12元/公斤。

  市场之手调节价格起落

  探讨价格起落之因,记者走访有关部门。省畜牧局王德胜副局长说,存栏减少是价格增长的直接原因。去年年初开始,各养猪场几乎全面亏损,农户养猪积极性下降,而这在全国又是普遍现象。去年5月统计,全省种猪场母猪宰杀比例高达40%;育肥猪空栏率达到25%,望奎、北林、巴彦等养猪大县空栏率均在30%以上。一般小型农户饲养生猪每年在5~10头左右,由于饲养规模小,每头猪赚的利润只有100元左右,加之饲料涨价,生猪饲养成本增加,养猪赚的钱更少。出现在家养猪不如外出打工现象。

  虽然从去年10月生猪价格开始回升,12月份曾恢复到9.0元/公斤,但大多数养猪户仍然觉得养猪风险大、成本高,普遍没有像往常那样积极补栏恢复生产。今年一季度,全省生猪存栏1342.2万头,同比仍然下降10.5%。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价值规律,商品减少,价格上涨。因此,仔猪、生猪和猪肉涨价是符合经济规律的。

  “北猪南调”使黑龙江省生猪大量销往吉林、天津、河北、山东、北京、上海、安徽、辽宁、内蒙古等地,本省生猪供应减少,市场猪源紧张,价格飙升。据不完全统计,现阶段全省每天销往外省生猪约8000-10000头,高于去年同期30%左右。

  饲料涨价是生猪价格上升的内在原因。据统计,自去年10月份秋粮上市后,玉米价格没有像往年那样季节性下降,反而持续上涨,始终保持在1.17元/公斤以上,同比增长16%。目前,黑龙江省育肥猪配合饲料价格为1.93元/公斤,同比增长19.9%。玉米价格为1.23元/公斤,同比增长15%。豆粕价格为2.49元/公斤,同比增长6%,养猪成本相应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生猪价格上涨。

  居高趋势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生猪涨价按均价1.85元/公斤,每头重量按75公斤计算,扣除饲料涨价等因素影响,每头猪将增加农民收入200-300元,由于仔猪及生猪价格的上涨,拉动了鸡、鸭、鸡蛋等小家禽畜产品价格的不同幅度涨价,如果按5月份的行情继续发展,下半年,由于畜牧业产品涨价因素影响,农民收入在上半年的基础上还会有所增加。

  一系列食品价格上涨,农民收入增加,但给城镇居民的生活消费带来了一定的压力。据测算,哈市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由于猪肉及小家禽畜产品价格的涨价将增加生活消费支出36.00元/月,人均增加12.00元。对绝大部分城乡居民家庭而言,猪肉等畜禽产品涨价给居民带来的生活消费支出增加还是能够承受的,但对城乡居民的低收入家庭户等弱势群体而言,他们的生活将更加拮据。

  专家分析,黑龙江省的猪肉价格居高的趋势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涨幅不会太大。南方夏粮已陆续上市,生猪价格开始逐步回落,山东省生猪价格已从12.7元/公斤降为12.3元/公斤。但由于母猪补栏和生猪出栏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当前的生猪价格还将在高位上稳定二、三个月时间,但应该不会继续上涨,进入8月份后价格会逐步下降,但猪粮比价仍将保持在7:1的高水平上,下半年生猪生产还会在高位上运行。

  政府调节适时推广标准化养殖

  有关人士认为,生猪市场价格的震荡,会使一些小规模的分散养殖的农户退出养殖市场,大规模的标准化养殖场逐渐增加,据统计,黑龙江省目前有年出栏20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16330家,占生猪养殖的58%。而南方一些省的规模养殖比例高达79%。只有规模化生产才能抵御市场风险,保障市场供应,稳定市场价格,利用这次发展机遇,提高养殖户对市场的预见能力,使其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长线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东北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姜嘉明教授说,这次涨价让很多农民重新认识到规模养殖、标准养殖的重要,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抓住时机,适时引导,加强推广标准养殖。让农民直接面对市场很难,要大力发展基层生猪协会,不仅提供技术,更要加强市场培训,政府要对协会给予资金和政策的支持。无序发展才会造成价格大起大落,尽管涨价让农民得到一时的好处,长此下去就会伤农。南方一些养猪大省对养殖户实行经济补贴,即使价格下落,农户的损失也不会太大,农户的养殖信心很稳定,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