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13日电 水泥路修到农民家门口,通河县农村掀起“轿车热”,祥顺镇大林子村成为全县第一个“轿车村”。去年以来,这个村已购进轿车9台,全部是“捷达”以上的品牌车,便宜的十来万、好一点儿的十几万元,此外还有5户农民购买了“面包车”,而且家家都有摩托车。
大林子村是水田大村,人均水田面积近1公顷。近年来,大米价格不断上涨,大林子村村民的收入也节节攀高,年人均纯收入万八千元的平平常常。富是富了,但路还是老土路。祥顺镇这一带的水田区基本都处在低洼区,“出行难”困扰农民好几辈子了。
“出行难”到底有多难?祥顺镇四方泡村村民说:“生老病死都得看老天的脸色。”村里老段家媳妇要生孩子,正赶上雨季。只好请来十多个村民,用自制担架往镇里抬,一抬就是两个多小时。2002年的冬天,有一村民去世,由于大雪封道,所有的车辆都“趴窝”了,尸体只好停在村外好几天。要是运输农资和粮食,那难度就不用提了。一个村民开农用车进城买了一桶柴油,一下公路就坞住了,先后找来两台推土机往家拽,结果是车到家那桶油也没了。
2006年以来,通河县从农民最需要解决的难题入手,加大了通乡通村公路建设。2006年,完成了32.7公里的通乡路建设,2007年立项通村路45.5公里。明后两年,这个县的185公里通村路将全部完成。
通乡通村路是农民的百年期盼。为此,通河县政府近年投入匹配资金近4000万元,几乎相当于这个县一年的财政收入。按照“立好项目、管好项目、管好资金”的要求,通河县交通部门从招投标开始至工程验收,进行全程监督监控。今年4月初,完成全部项目招标工作,5月份全部开工建设。在施工期间,派出专人对施工单位进行现场质量监督。同时,培训村民代表对施工全程进行挂牌监督,使工程质量稳定进展顺利。到本月中旬,该县今年全部公路工程将完成打板工作,在全市率先完成混凝土浇筑任务。
目前,通河县通乡路已全部完成,通村路已完成70%。越来越畅通的公路运输,迅速促进了通河县城乡居民的融合。不少村民,将孩子送到县城里读书,有的村民甚至白天开车回到村里种地,晚上回到城里休息,县城的居民甚至“抱怨”:“通河的房价都是农民给抬起来的。”路路通,一是方便了农民进城,另一方面则是促使城里人没事儿就下乡。每到节假日,城里人开车下屯休闲、上山旅游,体验乡村风情。
说到买车,村委会主任张宏生满脸的喜悦,因为他自己就早早地买了台捷达车,儿子也买了台马自达车。据他介绍,村民买车,一是家里有闲钱,为了高层次的生活,农闲时拉着一家人进城逛街或是出门旅游;二是家里有富余的劳动力,购车后用于跑出租挣钱。三是由于一些村民承包的土地离家较远,来回种地需要乘坐公交车或出租车,非常不便。为方便生产,村民干脆自己买车,开着轿车去种地。四是一些村民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县城上学,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每周或每天需要接送孩子上学,自己买车,接送孩子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