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鼓励农民外出创业 庆安千余打工农民成老板
2007-08-19 15:04:04 来源:东北网  作者:孙向阳 高长利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8月19日电(孙向阳 记者高长利) 庆安县同乐乡同乐村农民王维,1993年到大连创业。卖了5年菜后,开始推销“三笑”牌牙刷牙膏。滚雪球式发展4年多,创办了自己的大连东涵商贸有限公司,成了国内多个品牌日用品的大连地区总代理。去年秋天,他又承包了50亩海面养海参。在大连,王维有资产1000多万元,企业固定员工240多人。

  王维是这个县农民成为都市老板的一个代表。目前,该县已有1200多外出打工农民完成原始积累后,在当地创业或回乡创业,成为真正的老板。

  如何让农民工融入城市?庆安县提出劳务经济“由体力型向技能型、由打工型向就业型转型”的发展思路,加大对务工人员的培训力度,使他们具有一技之长,进而实现两个“转型”。为此,他们在县内和外埠建立25个培训基地,通过技能培训,增强农民创业的本领,每年培训农民都在1.8万人以上,其中,大部分实现长久就业。这个县与哈建工技校创办了农民工培训基地,在那毕业的826名学员现都在苏州工业园区的连展电子科技公司、大智资源配件有限公司和北京思达纸业公司就业。

  为鼓励农民外出创业,这个县在土地、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大罗镇智合村徐文1990年背个麻袋到哈尔滨走大街收酒瓶子,村里在土地承包、耕种上为他解决实际困难,让他能够在外安心干事业,8年后他创办了哈尔滨万乐物资回收公司,每年的收入都超过50万元。

  针对部分外出农民小富即安的思想,这个县利用他们节假回乡的机会,由乡村干部登门宣传党的富民政策,请创业成功典型现身说法,传授致富经,鼓励他们树立创业信心,在城市寻求更大发展。大罗镇农民刘旭梅开始到秦皇岛打工时,在酒店做服务员,经过几年的积累,她决定学习厨艺,两年时间,她一边工作一边学习,1999年,学有所成的她和爱人到天津市五青区开了自己的餐馆,凭着学来的技术和管理经验,餐馆规模迅速扩大。目前,餐馆营业面积达500平方米,同时在静海县等地又开设3家分店,每年的纯收入200多万元,成为地道的女老板。

  庆安县还充分利用打工人员成老板的优势,组织他们引带本屯和临近村屯的农民出去创业。这些靠打工创业成功的农民成为老板后,他们所创办的企业,更愿意吸纳新的农民工转移就业,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勤劳镇的胡永志10年前学会了烤大饼,把饼烤到了上海,并成立了上海学哲食品有限公司,他烤的饼已成功进入上海市的11家超市。同时,通过他的传授、引带,镇里的300多人在上海烤饼,家乡的尹家屯、徐家屯也成了全县闻名的烤饼专业屯。依托外出创业成功的能人,近几年,这个县在外埠建立了91个劳务基地,每年输出农民近万人。

  “出去一个农民,回来一个老板”。这个县还通过给政策、抓典型、促引带等办法吸引和鼓励劳务能人回乡投资创业。

  为调动外出务工经商能人回乡投资创业的积极性,这个县在资金政策上对他们予以实实在在的扶持。近年来,他们不但把回乡创业的外出务工经商能人按照外来投资客商来对待,还在财政奖励、土地使用、基本建设收费上给予更大的倾斜。结合当地产业发展规划,认真筛选项目,参照外出务工经商能人的投资方向和意向,帮助他们确定回乡创业项目。久胜镇久宏村王旭辉多年来在建三江从事水稻生产经营,通过县乡两级政府及劳务经济管理部门的主动联系、推介,他回乡投资1000多万元搞起了水稻深加工项目。由于企业运行良好,今年他又追加投资,购置了色选机和真空包装机,年加工水稻20多万吨,促进了当地水稻产业的开发。

  久胜镇农民韩广石在韩国打工期间掌握了先进的养猪技术,2000年回来后准备建一处大规模的现代化养猪场,但由于没有合适的场地,资金不足,项目迟迟不能启动,县里积极帮助他在县内选场址并协调贷款,使他的猪场得以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见效。2002年,他又与韩国客商合作,投资300万元在丰收乡创办天禾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引进繁育世界上最先进的PIC种猪。他的公司年可为养殖户提供种猪2000头,出栏商品猪10000头,带动了全县1200户搞生猪养殖,促农增收500万元。目前,全县有500多外出打工农民回乡创业,他们经营的项目涉及加工、商贸、养殖、饮食等10多个领域。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