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十六大以来全省人才工作有新发展
2007-09-17 10:43:46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9月17日电 党的十六大以来,全省人才工作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把促进发展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努力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改善人才发展环境,不断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全省人才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为推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加强宏观政策指导,研究制定全省“十一五”人才规划。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振兴老工业基地实际,着眼于长远发展,研究制定了全省“十一五”人才规划,明确了“十一五”时期全省人才工作发展目标、总体思路、工作重点以及人才队伍建设目标和保障措施。组织实施了“人才兴安岭”行动纲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在优势主导产业建立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核心人才队伍,在高新技术领域加快建设创新人才团队,在新兴行业大力培养素质优良的专业人才,在重点发展区域形成特色人才密集区,打造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相适应、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人才集团军。召开了1700多名科技工作者参加的新世纪第一次全省科学技术大会,部署实施《黑龙江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动员各方面力量为建设创新型省份而努力奋斗。

  健全完善人才流动机制,努力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建立人才流动新机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的若干意见》、《关于人才柔性流动的若干意见》和《引进人才工作证管理办法》等规定,打破制约人才合理流动的体制性障碍,开辟了引进人才“直通车”。积极推动区域人才开发合作,通过举办“振兴老工业基地东三省联合人才交流大会”、东北三省“首届联合人才交流大会”等活动,200多家省外、300多家省内用人单位进入市场招贤纳士,为各类人才提供就业岗位1.2万个。

  加大人才市场建设力度,形成集人才委托招聘、信息发布查询、高级人才中介、现场招聘洽谈为一体的“一条龙”服务区,并开通了人才交流视讯系统,多次组织召开“网上人才交流会”,为各类人才的交流成长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健全完善激励机制,对人才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对在科技创新等建功立业活动中涌现出的杰出人才进行表彰奖励,激发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活力。全省各地积极创造条件吸引人才,哈尔滨、大庆等地留学人员创业园以优惠的政策吸引了来自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十多个国家的73名海外学人创办高科技企业52家。建立健全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政策体系,出台了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实施意见,各级政府人才服务机构进一步完善服务手段,鼓励和支持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人才队伍建设整体推进。坚持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和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两类人才一起抓,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成立了全省高层次科技工作者协会,充分发挥两院院士和高层次专家、学者的作用。实施了振兴老工业基地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及后备带头人引进和培养计划及黑龙江省高等学校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在黑龙江省高校的国家和省重点科研领域、创新平台和重点科研基地、重点学科发展方向每年设置龙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各10名,特聘教授岗位津贴每年10万元,吸引和造就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或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创新团队。积极搭建引智平台,制定出台了省级领导直接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的实施意见,成立了院士办,举办了“提高黑龙江省自主创新能力院士专题研讨会”、“提高黑龙江省自主创新能力院士专题研讨会”等研讨交流活动。同时,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和人文优势,推进黑龙江省对俄人才合作战略升级,成功举办了“黑龙江省中俄人才智力合作项目洽谈会”和“俄罗斯高端人才交流周”等活动,邀请140名外国专家,开展项目推介、对接和签约等活动,签订合作协议96项,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聪明才智,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献计出力。加强高层次人才交流,通过举办海外学人创业洽谈会等形式,引进优秀海外学人132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98人、硕士学位33人、学士学位1人。在重点抓好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以提高科学执政能力为重点,不断深化以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和任期制为主要内容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健全完善了《党政人才工作实绩量化考核办法》等相关制度规定,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实施《三年九万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多渠道筹措技工教育发展资金,加快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全省新增高技能人才10.4万名。

  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省、市、县、乡、村五级管理体系,形成各级党委、政府集中领导,组织、人事、财政、劳动、教育、卫生、农业等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的管理模式。在全面实施绿色证书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阳光工程、“四个一”工程、村村大学生计划等一系列培训项目的基础上,大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以农广校、农职院校等职业院校为阵地,加大了对高层次实用人才的培养力度。目前,6所职业院校在校生已达2万多人。依托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大力培养农民科技带头人,先后对10万多名青年农民进行了系统的专业培训。以农村富余劳动力为对象,培养新型产业工人,共培训50多万农民工,其中90%以上获得培训合格证书,50%以上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以提高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为重点,开展了大规模农村干部培训,全省培训农村干部6万多人次。依托各种农业协会,创新农村实用人才管理和服务模式,组织开展农村人才管理和服务工作,延伸了对农村实用人才的有效管理和服务。实施“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先后从农村定向招生3993人,从应往届毕业生中选派2343名志愿者到农村服务。开展了“千名大学生服务新农村计划”,选拔1000名毕业生到农村乡镇开展志愿服务,围绕新农村建设的有关要求,重点开展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