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道里百年文化宫再现华姿 改造后将不收门票
2007-09-18 07:48:19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王世义 赵光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9月18日电 具有百年历史的原哈车辆厂文化宫(现更名为道里文化宫)的修复工程,从4月13日开始,200名能工巧匠,经过5个月的精修,到9月13日将文化宫全部修缮一新。

  在道里文化宫,修缮工程负责人施公余领着记者边观看边介绍:“修缮工程人员人手一部照相机,从每一块残留石膏花到每一盏灯都要拍下来作为修复依据。这座建筑楼上楼下共有高3.5米的木制门120扇,高1.8米以上的窗户300多扇,有的已腐烂、掉框,有的整扇都没了。为保留俄式风格,施工人员拍下照片后,用同样的材质,能修复的修复,实在不能修复的就按原样复制。”20名木工用了3个月才修完了室内的门窗,如果做新的门窗只需一个半月。各厅的吊灯,全都是按俄国人当年使用的火炬型和蜡台型灯复制的,工程人员按照剧场里仅存的一盏铜质吊灯拍照后复制出7盏。

  剧场二楼北侧第一个窗户的玻璃上画有竖琴图案,而另一端窗户没玻璃,蒙着塑料布,工程人员进行了对称还原。

  在二楼剧场外的休息平台上有一排欧式扶栏,在扶栏中间有5个柱头。据一位老市民介绍,当年建造这座建筑时,每一个柱头上都有一个白色的俄罗斯小孩雕塑,手里托着一支蜡烛,而且全都面朝下楼的方向,停电时,观众可顺着蜡烛的方向下楼。5个烛童在“文革”时全都被破坏了,在这次修缮中也得以恢复。

  除了维修和恢复文化宫特色饰物外,还保留了建筑里许多具有历史价值的物品。在一楼进门处的走廊、休息厅和去二楼的缓步厅的地面上,铺有3种颜色的俄罗斯地砖,百年后地砖仍然色泽鲜艳、釉面光亮,每块砖有5厘米厚,很有保留和研究价值,在这次修缮中原样保留3处。据介绍,修缮工作结束后,经工程人员盘点,有400余件俄罗斯人制造的饰物得到修复,有40余件失踪或毁坏的经典饰物经过复制后重新与市民见面。

  道里文化宫修缮工程总耗资800万元。106年后,经过这次大规模修缮,重现其典型的折中主义建筑风格,庄重而华丽。主体建筑基础进行加固后,使用寿命大大延长。

  据道里区委一名负责人介绍,将文化宫定位为“三个中心”,即:群众文化演出中心、群众文化培训服务中心、公益文化展览中心。文化宫启用的当天,将同时展出由道里区主办的《俄罗斯人在哈尔滨图片展》和《道里区经济发展规划展》,届时将迎接市民免票参观。

责任编辑:杜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