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尔滨市公交车辆啥时告别“脏乱差”?
2007-09-26 11:08:04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闫雪峰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9月26日电 近年来,随着哈尔滨市公交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从中体会到了便利和快捷。但是,由于投入不足、监管不严、管理缺位等原因导致的车况差、“冒黑烟”等现象,已经严重影响了百姓出行的舒适程度,车辆脏、乱、差让乘客望而却步。

  30%车辆“带病上路”

  说起坐车,市民韩女士很无奈:“我过去经常乘坐206路公交车,车况太差了,不仅卫生情况不好,而且有一些座位破损很严重。有的车辆车门还关不严,下车的时候,后车门只开一半,夏天还好,冬天冷风不停地朝车厢内灌,别提多遭罪了。8路车的服务很好,坐起来也很舒适,但冒黑烟的情况太严重了。”

  市民马先生说:“6路车太脏了,座套根本就不换,我宁可站着也不愿意坐座位。110路的座位原本是软垫,可是时间长就磨没了,只剩下硬板,做起来很不舒服,车队也不换,而且有的靠背都坏了,车队还拿座套盖着。”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乘客由于公交车车况差而选择其他代步工具。一些车辆由于老化严重,不仅严重影响城市形象,而且老化导致的运行速度慢也制约了其他车辆的行驶速度。

  记者从公交部门了解到,目前,哈市公交车当中有20%~30%的车辆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问题。

  公交车因何维护不善

  哈市汽车总公司一位负责人说,目前哈尔滨市的公交车数量基本能满足市民的需求,但很多车辆都是超期服役。公交车废止期限为8年,可是受北方气候特点影响,多数公交车运营6年左右就应该更换新车,而哈市正在服役的公交车很多都在8年以上。其中,很多空调车都是1999年上线,已接近8年报废期,车辆从性能、燃烧系统方面都不达标。车辆老化导致的最严重后果就是“冒黑烟”,其次还包括运行速度下降、外观破旧、座椅残缺等。

  另据一位业内人士介绍,公交车平时的维修养护是保持良好车况的必要工作,根据公共交通车辆强制保养规定,车辆运营到一定公里数之后必须进行维修养护,一年要进行三次以上维护,但有一些线路的公交车,特别是一些承包即将到期的车辆,只顾效益,忽略了对车辆的维护。

  汽车总公司的那位负责人表示,改变车况差的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及时更新车辆。目前,哈市的公交总体上分国有公交和民营公交两部分,国有公交包括汽车总公司和电车总公司,而民营公交主要是一些民营和联营线路,在车辆更新上,基本都是企业自筹资金。以汽车总公司为例,今年公司更新车辆269台,用于偿还贷款的金额高达5000万元。虽然每年企业都会投入大批资金用于老化车辆的维护和更新换代,但难以跟上车辆实际老化速度。因此,很多车辆性能较差。虽然国家公共交通强制保养等措施同样适用于民营公交,但在利益的驱使下,车辆能否得到及时的更新和维护的确存在疑问。

  市民企盼坐上舒适车

  哈市人大代表史铁成认为,随着公交的发展,人们不仅仅追求走的是否便利、快捷,还要看舒适的程度。公交车车况差不仅脏了城市的脸,而且影响整个交通的运行速度,以及百姓出行的舒适度。建议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对公交的投入,设立专项资金,保证车辆的更新,作为企业内部也应该加强车辆维修保养工作,严格把关,不合格车辆坚决不准上路。

  黑龙江省政协委员冯洪滨说,不论是国有公交和民营公交,不论是否以盈利为目的,他们都属于哈尔滨市公共交通的一部分,他们与生俱来地具有公益的性质,除了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社会效益更不应该忽视。在公交优先的大背景下,公交车作为具有公益性质的公共运输工具,与百姓的出行和生活息息相关。国有公交负债经营,民营公交以经济利益为中心,监管部门监管机制缺乏,这些都不能使公交车很好地为百姓服务,乃至出现维护不善、车辆老化等问题。政府部门应该从关注百姓出行的角度出发,及时解决公交行业存在的问题,希望这些问题在政府的扶持下、管理部门严格管理、公交企业自律和社会监督下能早日得到解决,擦亮城市的窗口。

 

  公交车离站,留下滚滚黑烟,路人纷纷掩面躲避。记者 苏强 摄

  一台201路公交车风挡玻璃破碎,座椅破损不堪。记者 高明 摄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