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九成不看医生半数不用真名 专家:羞谈“心病”损健康
2007-10-10 16:06:45 来源:东北网  作者:杜筱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0月10日电(记者 杜筱) 10日是第16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提倡心理咨询促进精神健康”。记者从哈埠医院了解到,目前哈尔滨市心理亚健康人群大约占人口总数的七成左右,其中半数属于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但是,在患有精神疾病或出现精神障碍问题时,来医院就诊者不足十分之一,就诊时一半登记的是假名。

  据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统计,从年初至今该院共收治各类精神疾病患者7000余人,较去年增加30%,但来进行心理咨询的人中有半数使用的是假名。哈医大一院精神科主任胡健也告诉记者,几年前来该科看病的人很少,一天才有10人左右上门,而现在最多时一上午就有40多个。虽然就诊人数多了,但仍占患病人数的极小部分。就拿精神疾病中最常见的抑郁症来说,前来就诊的患者仅占10%,而这其中能坚持治配合医生进行治疗的只占10%。胡健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如今还有很多人对心理疾病的认知太少,还把“精神疾病”和“神经病”混为一谈,出现心理问题羞于就医,未能及时遏制病情发展,到门诊看病时已经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状态,不仅有损身体健康,而也影响治疗效果。其实“精神疾病”和“神经病”完全不同,精神疾病更多是指有心理问题的普通人,而“神经病”多以神经分裂症为主,需要以药物治疗的真正“病人”。

  据了解,我国精神疾病患病率近三十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当前我国15岁以上人口中重性精神病患者总数约有1600万人,15岁以下各类精神疾病患者约有3000万人。根据预测,进入21世纪后我国各类精神卫生问题将更加突出。胡健分析认为,目前精神疾病高发特别是抑郁症高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遗传因素、性格因素和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从外因来看,在社会转型时期,环境急剧变化,社会压力加大,人际关系网不断延伸等,使得心理问题成为人们不可避免的问题。从内因来看,有些人在享受良好物质生活的同时,面临着精神家园的远离,缺乏精神支柱,不懂得及时进行心理调整。

  胡健提醒,心理卫生教育工作应该从婴幼儿甚至胎儿抓起,从婴幼儿、学生时代、成年时期、老年时期等几个特殊时期各有侧重。只要正确面对工作和生活,保持积极、乐观、向上心态,大多数人是可以在发展成精神疾病之前得到预防和控制的。如果发觉自己或家人有精神异常,在不能排解的情况下,应及时到专科医院或正规心理咨询机构进行心理咨询。

  另外,据黑龙江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院长张聪沛介绍,目前哈市正规的心理咨询机构仅有10余家,通过系统学习取得证书的心理咨询师有2000余名,但真正从事心理咨询行业的还不足5%。专家指出,一名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应该在通过5年本科学习,并进行两年专业知识学习和实习后才能上岗。心理咨询不是单纯的做思想工作,而是要利用专业知识对患者的症状进行分析后进行咨询。如果是不正规的心理咨询极易造成心理问题加重,甚至转变为精神疾病。更重要的是心理咨询师没有处方权,不能给患者开药,这点市民要尤其注意。

  链接:世界精神卫生日

  “世界精神卫生日”是由世界精神病学协会(World Psychiatric Association——WPA)在1992年发起的,时间是每年的10月10日。

  世界各国每年都为“精神卫生日”准备丰富而周密的活动。包括宣传、拍摄促进精神健康的录像片、开设24小时服务的心理支持热线、播放专题片等等。 2000年是我国首次组织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提倡心理咨询,促进精神健康”。

责任编辑: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