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招商工作一波三折 哈车辆厂四年变身幕后故事
2007-11-14 14:30:50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王冠群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夏德斌

  东北网11月14日电 哈尔滨车辆厂很少有人不知道,这不仅因为这座老厂有着百余年的历史,还因为它搬迁后这里出现了一片时尚现代的区域——爱建新城。仅仅四年时间,一座百年历史的老厂厂区就变身为现代化的新城区。为了深入了解车辆厂搬迁的过程,记者找到了当年参与搬迁工作的哈尔滨市房产住宅局副局长夏德斌。

  补偿费过高会展中心搁浅

  诉记者,当年车辆厂搬迁主要涉及到哈尔滨车辆厂和正阳河木材加工厂。两厂均位于哈市城区中心地段。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和完善,工厂地址已严重阻碍交通,使多条道路成为断头路、卡脖路。特别是工厂生产用铁路贯穿抚顺街、新阳路、安国街、河图街四条主要干道。而且两厂均属加工生产型工业企业,烟尘、废气、废水等排放物严重污染了城市环境。正是这个原因,哈尔滨市政府下决心对两厂实施搬迁改造。

  据夏德斌介绍,2000年,政府部门开始着手研究车辆厂地区的搬迁工作。当年,根据政府部门的规划,想在车辆厂搬迁后的位置修建国际会展中心。但是在2000年9月底,车辆厂提出的整体搬迁补偿总额高达30多亿元。由于搬迁费用太高等诸多因素,国际会展中心项目被迫另行选址建设。

  多次协调招商一波三折

  由于车辆厂搬迁势在必行,市政府虽然放弃了修建国际会展中心的项目,但仍然就车辆厂搬迁问题多次与车辆厂及铁道部协商,最终将车辆厂整体搬迁补偿总额降低到近18亿元。夏德斌说,当年车辆厂项目招商工作也是一波三折。在2001年年初,哈尔滨市政府在南京召开的世界华商会上,对该项目进行了产品推介,但没有什么效果。随后,该项目又参加了北京国际经贸投融资项目招商会,仍然无功而返。同年11月,哈尔滨在市内组织了公开招标,有30余家开发企业到会,两家企业投标,但后来也因资金问题而搁浅。2002年1月,哈尔滨市政府在北京召开了哈尔滨车辆厂项目招商会,到会30多家企业,与10余家企业进行了深入接触,也没能够找到投资企业。

  夏德斌告诉记者,转机出现在2002年3月。当时上海爱建集团来哈考察磨盘山工程项目,就住在香格里拉大酒店。他们看到了正在准备搬迁的车辆厂,有关领导便借机推介了车辆厂的项目。当时爱建集团表示对此项目很感兴趣。同年6月,时任副市长的赵书然跟省领导前往江浙地区进行招商,并把车辆厂项目推介给了上海客商,哈市政府与爱建集团正式对此项目进行了洽谈。6月30日,哈尔滨市政府与上海爱建集团正式签署协议,至此,车辆厂搬迁改造项目招商工作终于尘埃落定。

  搬迁一座厂打通3条断头路

  夏德斌说,车辆厂地区搬迁是从2001年10月陆续开始的,到2002年年底,搬迁结束。同时,配建基础设施工程也陆续开工。由于过去车辆厂厂区占地面积大,将安发街、经纬十一道街、安隆街等道路完全阻断,形成多条断头路,致使相邻的交通要道拥堵严重。车辆厂搬迁改造后,政府部门将该区域道路建设成基础设施完善的城市交通体系。

  经过3年多的施工建设,打通了经纬街与哈药路之间和安发桥和友谊路之间的3条断头路。安发街、经纬十一道街、安隆街这3条断头路的打通,极大缓解道里中西部交通拥堵现象。

  与此同时,政府部门还配套完成了该区域的给排水、供电、供气等工程。如今,搬迁后的车辆厂区域已经是高楼林立、道路通畅的现代化居住区。几年来,这里已经被开辟成为一个成熟的商圈。集商业、居住、商务办公于一体的爱建滨江国际社区已经成为道里区市民的又一处购物、休闲、娱乐的场所。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