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老年公寓,该咋办
2007-11-26 07:12:5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曹红涛 张 珺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26日电 11月23日下午,在“春华德善”老年公寓第二分店见到李春华时,她正与哈尔滨市道外区的下岗女工小张攀谈。小张准备在社区租房子办一个老年公寓,特地来向她请教。

  这两年,因为“春华德善”名声在外,登门取经的人络绎不绝。

  “民办养老越来越热,大家越来越认可这是个前景非常好的‘朝阳产业’,但它又是个弱质产业,单靠自己很难提高档次,政府的扶持应该加大力度、加快速度!”李春华的言语,透着焦虑。

  几万老人需要社会养老护理服务

  李春华也是下岗职工,她的“春华德善”现在有三家分店,是哈尔滨最大的民办养老机构。第二分店是一座四层小楼,共2200平方米,160个床位已经入住80位老人,因为一些人包房住,所以入住率已经相当高了。

  如果把这座小楼和占地3.9万平方米、建院50周年的大型公办养老院——哈尔滨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相比,可说是“小巫见大巫”,然而,跟市内更多的社区家庭型民办养老机构相比,那是相当“阔绰”了。

  11月15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香坊区安埠小区某居民楼一楼的一家老年公寓。走进公寓,一股混杂消毒水的怪味扑鼻而来。穿过一间几平方米的小客厅,是一个普通三居室改成的公寓。

  “我们这里最多可以放13张床,现在住了8个老人,刚撤掉了两张。”老板小吴说,自己下岗后办养老公寓已经快两年了,在附近口碑很好。不光小区居民把无法照顾的老人送到这里,一些医院的医护人员也愿意把需要照顾的老人介绍过来。

  别看住得不怎么宽敞,老人们心倒是挺宽。正要到小区花园里晒太阳的刘大娘说:“住在这里,就图离家近,费用能接受,儿女来看还方便。小吴人不错,中午俺们还要包饺子吃哩!”

  像这样办在社区里的小型民办老年公寓,在哈尔滨至少有几百家。

  再看哈尔滨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真可谓“门庭若市”。工作人员说,目前550张床位全部满员,要入住得领着老人去预约登记、等候消息。

  据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处长郑铁城介绍,哈尔滨现有3家财政全额拨款的养老机构,床位不足1600张。全市有正规执照的养老机构107家,总床位也只有5800张。“而全市有近6万生活不能自理和半不能自理的老年人,亟待得到社会养老机构的护理服务。”

  这几万老人,正是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空间。

  民办老年公寓有三五百家“黑户”

  有空间也不一定就能发展得好。“居民房,几张床,有老人,就开张”,这是很多社区民办养老机构的现状。

  “夏季略有盈余,冬季要交取暖费,干脆就是一个赔。”道里区一家老年公寓的老板告诉记者,40张床仅住了20来人,虽说不用交税,但还是“微利经营”。

  哈尔滨市老龄委事业处处长战阴斌说,虽然准入门槛低,民办养老机构开办相对容易,但由于收费低廉,无力改善基础条件,同时服务质量也上不去,直接影响了入住率和经济效益,难以形成良性循环,影响发展。

  而据专业人士看,民办养老机构还面临一个深层次的问题。根据国务院和民政部有关规定,民办养老机构一般只能在民政部门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虽然从理论上可以享受免税等优惠政策,却意味着投资者实际上难以融资,不能进行分红,很多民办养老机构因而陷入了“身份”悖论。

  走访中发现,不少民办养老机构没办多久就关门歇业,坚持下来的也多是惨淡经营。记者到过的老年公寓,都没有按要求铺设防滑地面,走道里也没有轮椅滑道和扶手,有的甚至没有防火设施。

  “有些人认为办老年公寓比较挣钱,而且相对幼儿园来讲,老人显然比儿童好伺候多了,有没有实力都想加入,所以主管、审批部门必须严格把关、严格管理。”郑铁城说,大量的民办老年公寓因为消防、卫生防疫、管理等不达标,无法通过民政部门的资质审核,成为“黑户”。

  据哈市老龄委统计,“黑户”数目约为300—500家。

  扶持政策“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去年,李春华去上海、三亚、青岛转了一大圈,触动很大。“上海的民办养老早两年就拿到床位补贴了,我们这边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李春华想干的事很多,购置康复类仪器,在四楼顶上建个空中花园,安部直上式电梯。“我们只是保本微利经营,靠自己积累办成这些事,难度很大。”

  郑铁城说,近年来,哈市民政部门积极出台各种优惠政策扶持下岗职工、民营资本参与养老事业之中,在税收、水、电等方面给予了民办养老一定的政策扶持,但其发展仍然不尽如人意。

  据了解,黑龙江省民政厅今年年初就拟出台《加快发展民办社会福利机构的意见》,加大“民办公助”的力度,让民办和公办养老机构享受同样的优惠待遇,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将实行“按床位补贴”。但眼看时至年底,政策仍未落实。

  安埠小区老年公寓的老板小吴最大的愿望则是银行能低息贷给她10万元,那样她就立马改租为买,办一处名副其实的老年公寓。“养老机构属于社会公益性事业,营利能力难比商业企业,应该享受低息甚至无息贷款才好呀!”小吴感叹。

责任编辑:岳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