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旧)科技·卫生
搜 索
哈市对五类学生家访率近九成 专家:保护好学生隐私
2007-11-28 15:18:37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姜斌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28日电 “教师进家庭”活动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近日,记者从哈尔滨市教育局了解到,全市各中小学教师对五类学生(单亲家庭的孩子、贫困家庭孩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本人心理或其他方面发生巨大变化的学生以及中小学起始学年的新生)家访率比较高,截至目前,香坊区中小学教师家访率达到91.4%、道里区达到88.7%,其他区中小学家访率也比较高。哈市教育局表示,要把这项工作做实,做到老师和家长更深层次的沟通和互动,真正实现家校关系的和谐。

  给家访赋予全新内涵和外延

  “家访是教师生涯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只是随着通讯工具的发达和老师教学任务的繁重被淡化了,从教育行政部门来说感觉到这是个欠缺,现在应该说是回归。”据哈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闫生介绍,从目前来看,恢复家访拉近了学校、老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使得家校之间的关系更融洽了。

  从哈市教育局调查的结果看,目前有几类家庭不太认同老师家访:一是家里非常富裕的家庭,怕露富;二是特别贫困的家庭,害怕老师的到来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三是单亲家庭;四是一些家长考虑太多,认为老师到家里来是不是应该送些礼或是请吃饭之类的。

  “为什么他总是迟到?为什么交费时他的眼神总是躲躲闪闪?”闫副书记说,家访的目的也是想让老师了解一下孩子的甘苦,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行为矫治不得法时,能从家庭方面找到原因,同时使师德师风得到改善。“家访在人们的意识中是传统的概念,现在老师们的家访已经有了新的内涵,外延也在扩大。首先老师必须了解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了解孩子性格及学习习惯的形成。其次这样做加强了教育的互动,使家长和学校的信息得到互融,触及孩子的身心。第三,教育是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老师应该走出学校这个象牙塔,突破围墙的限制。第四有利于教师美好师德的形成,包括教育理念的更新,老师走出去才更有针对性。第五,现在居民成分日益复杂多元化,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是那么周全,原来的家庭模式是固定的,现在的家庭是多元化的,家访对此可以起到辅助的作用。”

  据了解,哈市教育局除了在文件上对老师做出硬性规定外,还为老师家访提供了一些便利条件,如香坊区的一些学校为老师家访提供车辆等,同时要求老师家访讲究方法方式,以保护学生的隐私。还把家长请进来,设立“开放周”,其目的是一样的,就是和家长近距离的接触,打破障碍形成良性的互动。“在家访中,我们收到一种惊喜的效果,经常出现很感人的事,而且减少了城乡结合部一些学校学生的流失率和辍学率。”闫副书记认为:“要求老师家访其实是提倡家长和老师更深层次的沟通和互动,也可以约到什么地方聊一聊,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教师要做好家访的“预习”、“复习”

  对于老师对五类学生家访的规定,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研究员朱红认为,对五类学生而不是全部学生家访,这样做很有针对性。泛泛的家访,可以通过电话、网上等其他方式进行,但对于特殊家庭的孩子,传统的家访不应该丢弃,这样可以建立一种新型的合作关系,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她认为,和家长怎么沟通是需要技巧的,老师家访之前要做功课,回来之后也要做功课,如家长的职业特点、家庭状况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孩子和家长需要什么样的指导和帮助。同时家访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内容、目的和采取的方式也应该不一样,所以,老师的付出是要多一些,这里面有一些无形的付出。家访被淡化也是这些年部分老师急功近利、只追求成绩的结果。另外,对于特殊家庭,老师家访时可能会发现这个家庭的隐私,也许有个别老师在不经意时会流露出来,从保护学生的角度,老师应该默默的帮助这个学生,而不应该正面揭开这个东西。家访之前必须对老师要进行指导和培训,如让老师知道怎么沟通家长才能放松;老师需要做一些对策性研究、个案性研究,随笔等等,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和孩子做朋友,而且把家长的教育方法和方式纠正和提高上来,这对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责任编辑:吕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