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13日电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惠民举措能提高百姓的生活品质。
实惠5
●社保
逐步覆盖城乡
惠民举措:
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推动养老保险扩面,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水平,加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探索建立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加大社会保险征缴和基金监管力度。
实惠6
●就业
实行“托底”安置
惠民举措:
努力扩大就业。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新增城镇就业8.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22万人。对零就业家庭实行“托底”式安置。建立与企业利润挂钩的职工工资同步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杜绝各种拖欠工资行为,形成和谐劳动关系。
实惠7
●医疗
完善新农合制度
惠民举措:
加强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农村三级卫生网络建设,推进院前急救服务向农村延伸。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完成45个社区服务中心(站)新建或改扩建,装备71个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站)。支持大医院创办、领办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支持非市属大医院和社会医疗卫生力量,开展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做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开展医疗卫生形象年、医院管理年活动,提高市属医院医疗水平。严格实施价格公示制度,探索建立常见疾病规范诊疗程序和价格体系,对单病种实行最高收费限价。加大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力度,提高广大群众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加强疾病预防工作,完善疫情报告和疾病监测网络,加强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发展中医中药事业。
实惠8
●安全
打击制假售假
惠民举措: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继续深化“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敌对分子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渗透破坏活动。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高城乡治安防范水平。加强流动人口管理,落实对社会组织、“虚拟社会”、犯罪高危人群及非公经济组织的管理措施。高度重视生产安全、交通安全和消防安全,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强化公共安全管理,建立健全覆盖全市的应急管理网络体系和应急指挥网络平台。加强隐蔽战线斗争,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加强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强化农产品、食品、药品等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实行市场准入、不合格产品退市制度,着力解决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危害民生的突出问题。
五个“加强”
构建百姓满意政府
●加强服务能力建设
进一步理顺社区管理和服务模式,改善社区办公条件,提高经费标准,解决一批办公用房。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政府工作流程,继续精简许可事项,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办理周期,强化审批后监督管理。开展服务对象评议服务者活动,对位列后三位部门的领导严格问责。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
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行政复议新机制,落实行政纠错和行政赔偿制度。探索在城市管理以外的管理领域和区、县(市)政府实行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
●加强制度建设
进一步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与听证、决策评估等制度。健全政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在现有考评体系基础上,建立健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和谐考核评价体系、政务环境评价体系。
●加强廉政建设
进一步加大对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土地出让、工程建设招投标、项目规划审批等重点领域和环节腐败行为的查处力度,持续深入地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深入实施《哈尔滨市行政机关领导问责暂行办法》。
●加强作风建设
以建设学习型政府,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知识化、专业化、国际化水平为重点,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公务员的服务意识和业务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