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14日电 哈尔滨火车站站前广场是哈市最大的对外服务窗口和交通枢纽。然而,广场及周边秩序混乱,让哈尔滨城市形象大打折扣。
《黑龙江日报》对此问题一直特别关注。今年3月,本报曾就站前广场地下通道成隐患做连续报道,引起哈尔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5月份,由哈尔滨市政府牵头,市城管局、规划局、整治办、工商局、哈铁路局、执法局及南岗区各委办局近30个部门,针对站前广场及地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合整治。但是,广场空间无序,旅客无方向性;地下通道的交通功能被商业功能淹没,导致通往火车站的乘客不得不攀越栅栏,造成安全隐患;公交换乘系统不合理,站台拥挤无序,但由于多头管理、责任不明晰等原因,很多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今年哈尔滨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08年将实施哈尔滨火车站综合改造和外延性道路打通工程”。专家提出,站前广场改造,合理规划地下,使其充分发挥交通功能是关键。就哈尔滨火车站站前广场及周边改造问题,11日,记者再次进行了现场走访,并采访了几位哈尔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现状:
站前周边混乱依旧
11日15时,火车站站前广场上,一些专门靠给长途客运揽客为生的人,站在街道两侧肆无忌惮地大声吆喝,遇到旅客就上前软磨硬泡。而在一侧的铁路街上,七八辆面包车依次排开,司机见到从火车站出来的乘客就过去询问去哪,有一些外地人还不明白怎么回事就被拉上了车。在站前广场公交站点前,十余辆拉脚的“摩的”、“港田”占据了公交专用道。公交车不得不在站外停车。
24小时地下通道只有一条
站前广场地下通道多数关闭,行人无奈翻越护栏;通道设施不全、方向不明、24小时通道只有一条,造成行人不得不翻越护栏;交通功能被商业功能淹没。今年3月本报曾经对此做过大量报道。11日,记者再次来到站前地下通道,问题依旧。
哈乐地商场内一业主告诉记者,目前,地下广场有“哈乐地”、“永华”、“富利达”三家商场,除了北苑商场与红军街的地下通道24小时开通以外,站前其它通道都是8时20分至17时开放。而记者在哈尔滨火车站龙门大厦公交站点附近看到,还不时有行人冒险跨越护栏过街。
哈站前广场现状图显示,广场空间无序,地面停车场占地过大,地下出口太少,旅客无方向性,公交换乘系统不合理,站台拥挤不堪。
建议:
政协委员赵晓梅:退出地下商业建地下停车场
应该将哈尔滨火车站站前广场及地下通道实施综合治理纳入议事日程,对哈站前广场应从速改善设计和设置。将地下商业一部分退出,建地下停车场和出租车停车场,对出租车进行规范管理。开放通行的地下通道出入口,并设置明显标识,应使旅客、市民快捷、就近通过地下通道,以防行人穿越迷失方向。
人大代表史铁生:打破多头管理成立专管部门
哈尔滨火车站站前广场的整治涉及到市城管局等30个部门,这就难免在整治过程中出现责任划分不清、管理衔接有漏洞等现象,导致问题不断反弹。建议哈尔滨市成立一个专门的管理部门,对站前广场实施长期、有效的治理,这样既可以避免出现问题时各部门间互相推诿,还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站前广场的顽疾。
人大代表王文君:应重新规划合理布局
地下广场没有发挥应有的交通功能,要想解决问题,首先应该重新规划,合理布局,适合人的出行。另外,铁路、地方各部门要彻底协调统一,不要各自为政,要相互配合,抓住2009年“大冬会”的契机,重新将站前规划好。让哈尔滨火车站前管理有序、面貌整洁,以完美形象展现在八方来客面前。
采访后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哈尔滨火车站综合改造项目的前期工作已经启动,成立了火车站综合改造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部门正在进行项目设计、调查摸底等前期工作。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对站前广场周边及地下车流、人流的交通整合、铁路街的拓宽等改造工程,预计两年完成。
报道回放
3月2日《站前广场地下通道多数关闭,行人无奈翻越护栏险象环生》
3月5日《站前地下通道成“迷道”》
3月6日《通道开不开不归我们管》
3月9日《功能异位制约通道开放》
3月12日《重新设计规划理念是关键》
3月13日《市委督察室正式介入调查》
3月16日《堵住的是民心失去的是威信》
3月19日《通道落锁,挡住“执政为民”》
4月6日《哈尔滨市将集中整治站前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