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600余学生在上“冷课”
2008-01-10 14:00:27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杨拓  康福柱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10日电 哈尔滨市第二中学教室里很冷,学生们都得穿着大衣上课。

  日前,记者来到第二中学,教室里,学生们穿着大衣上课。负责后勤工作姓张的副校长对记者说,教室内的温度能在15℃左右。教室的温度为什么不能达标?张校长说,这也是实在没有办法的事。首先,第二中学位于江边,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温度要比别的地方低,要想持续供热就得多消耗煤。其次,学校的锅炉比较陈旧,已经“服役”20年了,期间还曾经维修过一次。锅炉的吨位是1.5吨,而且到现在还是手烧锅炉,运转成本比较高。此外,学校还有一个特殊情况,在第二中学院里,有3栋楼,供热面积达1.7万多平方米,都是由这个老锅炉供热,即使燃料充足,教室温度想要达标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学校还面临经费紧张的问题。

  张副校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学校的经费主要就是学生的学杂费,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的水、电和供热等费用都从这笔钱里出。第二中学有600多名学生,每人每年的学杂费是150元,共计9万多元。按照目前室温15℃的标准供热,第二中学在供热期一共要消耗320多吨煤,现在的煤价是340元/吨,这样算来供热费就是10万多元,学校的经费根本不够。学校为了节省资金,每天放学后,就把学校的电闸和水闸都关了,校领导每天还要去锅炉房检查锅炉工烧煤的情况,要是有“煤核儿”,还得挑出来再烧。

  道外区教育局有关同志说,像第二中学这样的情况,如果没有财政拨款,只能是这种现状。现在财政的拨款基本用到了教师的工资上,而且道外区和太平区合并之后,部分财政拨款还要解决一些边远地区的教育问题,实在是没有能力再解决学校供热问题。

责任编辑:吕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