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政协委员建议:农民养老:以粮补“换”保险
2008-01-23 11:03:27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薛宏莉 鲁明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23日电 我省农村农民社会保险制度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失地农民离开土地后养老成了问题。如何突破目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资金瓶颈,解决农民养老问题,成了政协委员关注的热点问题。民革省委的政协委员建议,可因地制宜探索以“换”为主的参保形式。

  问题:资金是农村养老的瓶颈

  我省从1991年开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共有8000多个村开展了这项工作,但截至2007年1月,参保农民仅达181.3万人。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各级地方财政无力支持,以及农民收入水平低、无力负担或参保积极性不高等原因影响,农村农民社会保险制度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另外,农民的土地越来越多地被征用,失地农民没有了持续生存和发展的资本,变成毫无保障和生存技能的“下岗农民”,养老成了问题。

  建议一:以粮补“换”保险

  为突破目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资金瓶颈,民革省委的政协委员建议可以用粮补“换”养老保险,利用国家为扶持粮食种植向农民发放种粮补贴的政策,通过积极的宣传动员,鼓励农民把种粮补贴当作社会养老保险费上交,这样农民既有了支付养老保险费的资金,养老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另外,为减轻农民负担,有能力的地方财政可对农民给予补贴和扶持。

  建议二:以土地“换”保障

  政协委员们还建议,政府可出台指导性意见或办法,要求土地开发商必须考虑农民将来的保障问题,在补偿协议中必须包含农民养老保险的有关条款,将补偿款划分为现金补偿和社会保障补偿部分,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还应有就业培训补偿。这样可以解决失地农民的生计安全和发展问题,也解决了农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资金。

  建议三:以资源“换”保障

  资源“换”保障也是一种做法,委员们建议,矿产资源的开采或水电资源的利用都涉及到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和环境问题,在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资源区的农民,失地的或生活生产环境受到影响的,应得到相应的补偿,这些补偿中应像土地补偿一样,拿出一部分或全部作为农民参加社会保险的费用。

  图为政协会议现场设置先进的安全设施,参会人员经过时会自动核实身份。

责任编辑:邱士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