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代表“破题”:百姓看病难,究竟难在哪儿?
2008-01-25 12:42:36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25日电 题:代表“破题”——百姓看病难,究竟难在哪儿?

   记者 张昭

  一提到去医院看病,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医院摩肩接踵的人流;说到看病,几乎每个人都怨言满腹。而医院作为医疗的终端环节,成了矛盾的最后集结地。

  那么,看病难,究竟难在哪儿?

大医院少
周晋代表

  

  “看病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医院还少。”省人大代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周晋说,正常的看病“流程”是,小病进社区,一般病症去县区医院,疑难病症上大医院,找名医治疗。而现在的情况,患者是无论什么病都奔大医院,使大医院“人满为患”。

政府投入不足 社区医院未成品牌
蒙恩德代表

  

  省人大代表、哈尔滨第八医院院长蒙恩德说,我们是二甲医院,政府投入不足,财政拨款缺口很大,员工开资还要靠自酬。我们的收入,要解决医院的日常开销,更新、添置设备,聘请专家很难做到兼顾。我们尚且如此,社区医院更因资源有限,受医生数量和素质局限,短时间内难以形成品牌效应。

医保网络还不完善
蒋小萍代表

  

  “我是来自农村的代表,我们农民最怕得病,也最犯愁看病。”蒋小萍代表说,现在农村也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负担太重了。农民家庭的孩子,父母、爷爷奶奶等没有退休金,没有医疗保障。一旦他们患病,丧失了劳动能力,医疗费用和生活费用的大山就会压也下来。所以,小病不看,或自己找点药吃,最终,小病变成大病,再去大医院看,反而花费更大。

  找到“病灶”,就好“下药”

  宏观调控化竞争为整合

  周晋说,目前国家的医改政策尚未出台。我们依旧在“摸石头过河”。哈一大医院在某些方面的尝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我们建立了大桥分院,形成专家定期出诊,并把院使用过、能保证正常的检查、治疗,但因为技术更新而淘汰的医疗设备,无偿配置到分院和县医院去。提升了医院的“软硬件”,附近居民可不出社区就可看病。

  周晋代表建议,尽快建立转诊制度,使医院辐射区范围内的居民就近就医。并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化竞争为整合,使医疗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建立起和谐的医患关系

  “我们医院专家少,但我们‘硬件’过硬,我们认真,我们用温馨的服务使病人克服心理上的‘看病难’,建立起和谐的医患关系。目前,我们每天住院病人都在200人以上,冬季是一些常见病的高发期,我临来开会前,刚买了100张折叠床,我不能让病人住板凳吧?”蒙恩德代表谈到如何缓解“看病难”时,提出医务人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同时,他建议,政府尽快出台相应政策,使三甲医院的专家定时定期到社区医院出诊成为制度,并有专门的部门来抓落实。

  完善医保体系

  蒋小萍代表等代表建议,集中精力解决农村及城市低收入家庭的看病贵问题。进一步扩大医保覆盖面,让医保“阳光”照耀更多的群众,使更多群众不再因“看病难”而烦恼。

责任编辑: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