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31日电 春节临近,无论多远的游子都要踏上回家的旅程。那些乘坐开往北纬52度而仅靠锅炉取暖的列车的旅客,他们一路走得好吗?旅途温暖吗?27~29日,记者踏上了开往黑龙江省最北端的“绿皮车”,感受着黑龙江省铁路部门开展“暖车工程”的点点滴滴。
“暖车工程”温暖旅客的心
27日8点45分,记者刚一登上齐齐哈尔铁路客运段海哈车队N15次列车,就感觉到一股暖风迎面扑来,挂在车厢内的温度计显示,车内的温度是20摄氏度。刚刚上车的旅客们纷纷脱下羽绒服,甚至有的旅客只穿了一件衬衫。作为硬件设施相对落后的绿皮车是如何保证车内温度的呢?
列车长暴永贵说,铁路上有一句俗话叫“冬抓炉子,夏抓水”,说的就是冬季列车上的主要服务项目——勤烧锅炉,保证温度。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本次列车的车况最差,车体四处漏风,车厢壁非常薄。为此,乘务员们用胶条把车窗缝、天棚通风窗等漏风的地方全部封死、堵上,在车箱门头处铺防寒垫。同时在焚火时又做到勤填煤、勤循环、勤补水、勤清灰等保证了车内的温度。
当日中午,记者乘上了齐齐哈尔客运段古韩碧车队的6221次列车,该车前往我国铁路网的最北端——大兴安岭韩家园站。当时的室外气温已经逼近零下30度,而该车内的温度却依然是20摄氏度。6221次列车车队书记萧频捷对记者说,“我们的宗旨是,让旅客上了车就像回家上了炕。”
来之不易的20摄氏度温暖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哈尔滨铁路局齐齐哈尔客运段是处在全国铁路最北端的客运段,担当着大兴安岭林区和满洲里口岸地区的旅客运送任务,有17.5对旅客列车运行在满洲里、伊图里河、根河、满归、莫尔道嘎、塔尔气,以及加格达奇、古莲、碧水、韩家园等全国高寒地区。除有5对空调列车运行至北京、大连等地区外,其余的12.5对均为车体陈旧、设备老化的绿皮列车。
为了给旅客一个温暖的旅程,他们从去年8月份就开始着手进行暖车工程的各项准备工作,从职工培训、制度建设、燃煤供应、设备状态等各方面扎实推进,全力确保了暖车工程工作的质量。
记者看到,因为列车在高寒地区运行和停留的时间长,同时也是为了应对突发的寒流,他们在部分列车的各节车厢增设了储煤袋,在行李车增设了储煤箱,保证在遇到突发情况时燃煤供应充足。同时,他们还细化了操作措施,细化了库内压火、挑火办法。进入暖库内停留的绿皮车,需要在入库时压火,出库后挑火,这一环节既要做到压火不冒烟、不见明火、持续时间长、不能将火压灭,又要做到挑火后起火快、升温快,确保开车1小时后车内温度达到16℃。
寒冷阻挡不了回家的路
列车穿行在我国最寒冷的地方,但一路上记者却被温暖着、感动着。乘坐6221次列车回家的王德军大爷说,以前的火车座位都开着花,海绵露在外面,座椅也特别脏,车内还冷,窗户上结着2、3公分厚的霜。车地板上都是冰,到了晚上冻得根本没法睡觉。现在却完全不一样了。家住伊图里河的小张对记者说:“小时候大人带着我坐过这车,冻得不行,现在暖和了,而且服务质量也上去了。”
记者看到,因为天气冷,厕所便池里的排泄物会被冻上而无法用水冲掉。为此,车厢的乘务员都会立即用开水化开,再用工具清理掉。每次停车开门后冷暖空气在车门处会形成小对流,车门上就会结一层薄薄的冰,这时,乘务员就会拿起小锤子一点一点把冰凿下来。
在记者结束采访时,获悉6221次列车即将南下疏散因雪灾而滞留的旅客。列车长于敏说:“我们要和所有支南临客一起把我省的‘暖车工程’继续下去,让那里的人们感受到来自我国最北部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