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29日讯 今年,哈尔滨市将启动对城市“疮疤”———“烂尾楼”的治理工作。市建委将按照政府办公会日前通过的《哈尔滨市治理停缓建项目工作实施方案》,将市区二环以内的16座“烂尾楼”列为治理重点对象,重新整合“烂尾楼”资源,剔除城市“疮疤”。
“烂尾楼”最长已停建19年
据市建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治理对哈尔滨市“烂尾楼”进行了重新界定,将位于城市建成区范围内(不含呼兰区和阿城区)、2007年12月31日以前在建项目停缓建超过2年以上、严重影响城市景观和容貌的房屋建筑项目(含一期工程竣工,二期工程尚未启动的项目)列为“烂尾楼”,并统称为“停缓建工程”。
据组建不久的市治理停缓建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介绍,经过4个多月调查统计,目前哈尔滨市二环以内的停缓建项目共有16处,停缓建时间跨度最长的19年之久,最短的也超过4年。
六处“烂尾楼”将重启建设
根据停缓建原因,目前哈尔滨市的治理工作也分成多个阶段。一期治理将启动6个复建条件比较成熟的项目,包括位于道里区东七至东八道街街区内的哈威广场项目、位于香坊区中山路与香安街转角处的龙海大厦项目、位于道里区安发街和安化街转角的安发—安化住宅项目、位于道里区东五至东六道街街区内的同乐世界1号楼项目、位于康安路与顾乡大街转角处的康安花园住宅(二期)项目等。
按照《方案》安排,年内确实无法启动复建的停缓建项目将进行外立面装饰。包括拟对埃德蒙顿路商服项目、大新街艺华大厦项目、景阳街桃园大厦项目、新阳路共乐小区102号等4处停缓建项目制作灯饰广告宣传围挡等。
有安全隐患的爆破拆除
为确保整治工作落到实处,彻底抚平城市“疮疤”,按照《方案》要求,一些无复建条件和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项目将实施爆破炸毁。市建委将按照有关规定对项目进行评估测算,在确保原产权人合法利益的前提下,收回土地、爆破残存建筑、重新挂牌、整合资源,确保城市效益最大化。
在抓好二环内现有的16个项目治理同时,近期哈尔滨市还将集中人力在城市建成区内进行拉网式排查,在确保全市既有“烂尾楼”得到彻底治理的同时,防止今后不再发生新的“烂尾楼”问题。
16处“烂尾楼”一览
目前哈尔滨市二环以内的停缓建项目共有16处,其中,住宅项目6个、公企项目10个,总占地面积26.8万平方米,原批准的总建筑面积为119万平方米。其中道里区7处、道外区6处、香坊区2处、开发区1处。
龙凤大厦、共乐小区102号楼、艺华大厦、桃源大厦、皇家花园13号楼、华风世贸家园
按停缓建原因划分为四类
权属较明确,因资金短缺而停建(5个)
康安家园住宅,龙海大厦,安发—安化住宅,太古不夜城K区、L区高层,松北区江湾分区项目
未履行法定建设程序,建设审批手续不全(3个)
哈威广场、同乐世界1号楼、埃德蒙顿路商服楼
企业改制,涉及资产处置问题而停工(2个)
粮油批发市场、省旅游集团办公楼(天鹅饭店B栋)
涉及多方法律关系,正在履行司法程序(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