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女子非法集资6850万被轻判 改判实刑竟蹊跷潜逃
2008-03-04 17:59: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郭 煦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4日讯 中新网援引民主与法制时报报道,非法集资人被判三缓三,检察院两次抗诉,认为王泽芬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近6850万元,涉案金额巨大,犯罪情节严重,社会危害性极大,且无法定从轻或减轻处罚情节,法院量刑畸轻。大庆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改判王泽芬有期徒刑6年,可是,就在法院下达判决并准备重新对王泽芬采取强制措施时,王泽芬却离奇地潜逃了。

  2007年12月10日,大庆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二审判决,判处王泽芬有期徒刑6年。可是,就在法院下达判决时,发现王泽芬却无法服刑——她离奇地潜逃了。

  此前,该案历时两年经过大庆市萨尔图区人民法院两次判决,结果均是对王泽芬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萨尔图区检察院两次抗诉,才得以在大庆中院公开进行二审开庭和判决。

  检方在两次抗诉中均提到,王泽芬在大庆地区宣传和鼓动投资者到该公司投资种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近6850万元,445名受害者至今没有追回损失。涉案金额巨大,犯罪情节严重,社会危害性极大,且无法定从轻或减轻处罚情节,认为法院对王泽芬量刑畸轻,向大庆中院提出抗诉。为什么两次判决是同一个结果?

  许诺高额回报非法集资6850万

  “2004年3月,在大庆石油管理局采油二厂老年科协,王泽芬拿着宏丰公司(哈尔滨宏丰投资有限公司)的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的复印件等,说种苜蓿草有高额回报。我当时禁不住诱惑,投入了1万元。”投资者柏艳华说。

  为了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宏丰公司制定了一套诱人的“投资操作方案”,方案中规定:公司以3个月一个种植周期向个人投资者支付18%的投资回报,第一次发放投资回报10%,第二个月对应日发放40%,第三个月发放68%。方案还规定,投资者每发展一名下线投资,可获3%至10%的代理费。

  在此期间,王泽芬在大庆先后组织了9次动员会。

  王泽芬对自己的身份和背景也进行渲染,曾多次宣扬自己是大庆市领导的保健医生,丈夫在国家天然气总公司做总调度员。

  王泽芬还拿着香港某报的一篇《草尖上滚动黄金的绿色银行》的文章给想投资的人看,大家觉得宏丰公司很有实力,便坚定了投资信心。

  初期投资的确得到了高额的回报,大家一边倾其所有投资,一边动员亲属朋友投资。

  在大规模的宣传和鼓动下,王泽芬的集资规模不断扩大,仅一年多,下线就达10多个。

  来自采油二厂的4位投资者说,2004年9月,采油二厂的10多位投资者都接到王泽芬的通知,说公司资金运营紧张,不能按原来的规定执行了。他们要求返款,这时王说可以把投资转成股票,并拿出宏丰公司与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协议,宣称投资两万股保证能涨到6万股。

  后经记者核实,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与该公司从未签订此协议。

  2004年11月,很多投资者在无法联系到王泽芬的情况下,到大庆市公安局报案。大庆警方于2005年1月至2月先后将王泽芬及王的下线张秋兰、戴福荣、金时懋、王晓春、郭淑萍、张爱华抓获。

  对于王泽芬的真实身份,案发后,经警方查实,王泽芬是萨尔图区卫生所退休工人。“大庆市领导的保健医生,丈夫在国家天然气总公司做总调度员”等均属子虚乌有。

  大庆市公安局的统计数字显示,该案投资受骗者达445人,大部分是大庆油田系统的下岗职工。

  宏丰公司也是受害者?

  宏丰公司董事长闫立昕供认,公司成立后王泽芬加入并担任大庆市场的操作员。从公司成立到2004年8月,王泽芬交给他大约300万元,直接扣除21%作为提成,由她支配。

  在该公司往来账目上,显示王泽芬共向闫立昕打款286万元,此数据得到了公安机关的认定。

  王泽芬承认,做宏丰公司大庆操作员后,从公司借回两本盖好公司财务章和闫立昕名章的空白收据共计50张。

  “此案涉案金额6850万元,扣除打入公司的286万元,王泽芬在公司账外流转资金达6000余万元,占总涉案金额的96%,这部分公司是不知情的。”公司代理人、闫立昕的父亲闫根告诉记者。

  闫立昕被抓时患晚期肺癌,家属曾多次争取“保外就医”未果。2005年8月,闫立昕病情恶化,公安机关为其办理了“保外就医”,闫随后住进医院治疗后死亡。

  闫根称,2003年公司在友谊农场承包902公顷耕地种植苜蓿草,因为资金周转困难,根据国务院相规定,公司决定向社会融资,并拟定了《合作种植牧草协议》和《承诺书》。

  大庆的投资者初期投资均与公司签订了该协议和《承诺书》。“这部分投资我们是认可的,如果法律上认定违法,我倾家荡产也要偿还投资者的这部分投资。”

  该案在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后,2005年6月初,移交大庆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6月23日,检察院将闫立昕、王泽芬、张秋兰、戴福荣、金时懋、王晓春、郭淑萍、张爱华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一案,交由大庆市萨尔图区人民检察院办理。

  闫立昕因病死亡后,大庆市公安局将该案作销案处理。“在某种意义上说,案件撤销后,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罪就无法彻底澄清了。”闫立昕当年聘请的律师坦言。

  从公安机关统计表显示,王泽芬、王泽华及其家属作为投资者共投资1200余万元,仅王泽芬上小学的孙子张某就多次集资共计510万元,儿媳张翠莲集资482万元。对此,闫根提出了质疑:王泽芬没有正当职业,他的弟弟是公务员,这1200万投资究竟从哪里来?“分明就是利用自己私刻的财务章和我儿子的名章想讹诈公司。”

  “降格起诉”决策者被处理

  2005年9月22日,萨尔图区检察院认为张秋兰、戴福荣、金时懋、王晓春、郭淑萍、张爱华6人犯罪事实不清,不能认定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建议公安局撤诉。不久,张秋兰等6人被取保候审。

  据公安机关的统计数字显示,6位下线吸收存款最少的王晓春都在30万元以上,金时懋集资多达480万元,一般片长都在投资中留取15%左右的点费(提成)。“按照法律规定,已经达到起诉标准。”检察院一位不肯具名的检察官说。

  记者多次去大庆市人民检察院要求采访负责本案审查起诉的检察官,均未果。后来,该院一位中层干部私下找到记者,述说了该案审查起诉期间的情况。

  据该人士透露,此案按常规应该由大庆市人民检察院起诉到大庆中院,由中院审理,如果要指定区级检察院审查起诉,必须经过市人民检察院“检委会”研究,报市中院批准,才能“降格”到区检察院审查起诉。

  “此案没有经过检委会,如果经过检委会有不同意见,就不会顺利指定到区级检察院审查起诉。当时能私自决定降格起诉的只有大庆检察院主管刑案起诉的副检察长林海军,并由他和大庆市人民法院主管刑事案件审判的副院长刘德仁同意。降格起诉的目的就是让此案终审能在大庆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避开上一级检察院的监督。”

  目前,林海军因另一起徇私枉法案件潜逃,公安部已于2007年3月在网上悬赏10万元通缉,刘德仁也因该案被开除公职。而林海军和刘德仁等都是当年决定集资案“降格起诉”的直接决策者。

  一审两判适用缓刑

  此案指定萨尔图区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后,该院于2005年10月24日向萨尔图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起诉书称,王泽芬在2003年4月至2004年10月伙同闫立昕等人以高额回报为名,非法吸收公众存款6829万元,造成投资者经济损失1083万元,王泽芬从中获利648万元。

  法院开庭审理后,认定了上述事实。并认定王泽芬是从犯,应当从轻判决,理由是王泽芬不是公司负责人,也不是公司工作人员,而是协助宏丰公司在大庆地区吸收公众存款活动。

  2006年3月1日,法院下达刑事判决书,认定王泽芬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王泽芬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6万元。王泽芬随后被取保候审。

  “我们当时听到这个判决结果就蒙了,本来集资是由王泽芬操作,法院为什么认定她是从犯呢?”柏艳华等投资者告诉记者。

  2006年3月8日,萨尔图区检察院向市中级人民法院递交刑事抗诉书称:本院认为,王泽芬系本案主犯,一审判决认定王泽芬系从犯是错误的,属适用法律不当;并且认定一审判决对王泽芬量刑畸轻,王泽芬伙同闫立昕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巨大,犯罪情节严重,社会危害性极大,在3年以上10年以下的量刑幅度内应从重处罚。

  大庆市中级人民法院接到抗诉书后,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将案件发回萨尔图区人民法院重审。

  2006年11月20日,萨尔图区人民法院又一次开庭审理此案,在没有新的证据的情况下,法院认为王泽芬的行为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但一审认定的王泽芬从中非法获利648万元,此次法院没有认定,并于2007年6月6日作出了与一审完全相同的判决。

  投资者们遂向萨尔图区人民检察院递交了《申请抗诉理由书》,萨尔图区人民检察院于2007年6月19日又一次向大庆中院递交了刑事抗诉书。

  2007年11月13日上午,大庆中院开庭审理了此案,与前两次开庭不同的是,旁听席上只有几位受害者和王泽芬的家属。庭审进行4个小时后,宣布休庭。

  改判实刑人已潜逃

  2007年12月10日,大庆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该案作出终审判决:撤销原审判决,判处王泽芬有期徒刑6年,并责令被告人王泽芬退赔445名被害者的经济损失1347万元。可是,就在法院下达判决并准备重新对王泽芬采取强制措施时,王泽芬却离奇地潜逃。

  据审理此案的中院刑庭负责人陈守国介绍:“现在法院正在协调公安机关准备签发通缉令缉拿王泽芬归案。”

  很多投资者表示:“法院判决后犯罪嫌疑人跑了,我们觉得一定有内部人恶意串通,这件事太蹊跷了!”

  截至记者发稿时,王泽芬还没有被网上通缉,大庆市法院方面也没有说明原因。

  据了解,因此案导致倾家荡产的投资者很多,有的投资者因此自杀身亡。“我们大部分是石油工人,2000年以后买断工龄每人给了10多万补偿,这些钱可是我们的养老钱呀!”几位年纪大的投资者显得很无奈。

  让众多投资者无法理解的是,此案历时3年多,黑龙江省有关领导也非常重视此案,多次作出批示,为什么涉案的赃款至今没有追缴?400多投资者的血汗钱究竟去了哪里?

责任编辑: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