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7日讯 “这两天社区主任总找我,要我申请小额担保贷款,这个事儿本来挺好的,贷下没有利息的两万元,对下岗失业人员再创业帮助很大,可我并不缺少经营资金,为啥要贷款呢?”3日,道外区新滨街一个馒头店的店主这样问。记者了解到,道外区很多街道办都给下辖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下达小额担保贷款指标。
一个社区4个指标
市民王先生在某商城出床子,前两天他家所在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的保障员找到了他,求他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王先生曾经是下岗失业人员,符合社区微利项目小额担保贷款的所有条件,但他并不缺少这笔经营资金。这名劳动保障员告诉他,道外区劳动保障部门给她所在的街道办事处20个指标,每个社区保障工作站都分到了4个指标,必须完成。
记者找到了社区这名劳动保障员,她告诉记者,居民申请社区微利项目小额担保贷款的很多,但完全符合条件的却不多,街道给了指标就要完成,为了避免随之而来的麻烦,她只能把款贷给“托底的人”,拉人头凑数。记者询问了道外区黎华、大兴等多个街道办下辖社区,了解到这些社区的劳动保障工作站都有贷款指标。
催欠让人跑断腿
微利项目小额担保贷款,涉及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就是一个推荐章,为啥还要拉人头?一名已经离任的社区劳动保障员告诉记者,2005年小区一家饭店经她推荐办理了小额担保贷款,前不久有关部门通知她,这家饭店业主没有按时还款,要她去催款。她找到这家饭店,发现经营者已经几易其主,贷款者不知所踪。“贷款者所有的材料、联系方式、审核情况都由哈市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中心掌握,催欠时把我们拉进来,实在是强人所难。这样的话,我们完成指标就不能不考虑一些其他因素。”
好事应该好好办
记者了解到,只要是在社区内经营微利项目,提供了相应的申请手续,社区劳动保障员就要受理,经过实地调查符合要求就要上报区劳动部门认定,具体批不批他们都说了不算,要由小额贷款担保中心核实。
都说好事应该好好办,但道外区微利项目小额担保贷款如今却成了“鸡肋”,一些想贷的人贷不着,一些不想贷的人却还要贷。记者也询问了南岗区、道里区的多个社区,并没有发现小额担保贷款划指标、拉人头儿现象。“就是自愿的事儿,哪能有那么多说法。”南岗区铁岭社区的主任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