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13日讯 昨天,哈尔滨市消协公布了2007年十大典型维权案例,帮助消费者掌握维权知识。
案例一 赠送现金购物卡“下套”
李女士受哈尔滨市一家电商场店庆广告吸引,购买了家电并获赠1480元现金购物卡。但李女士用此卡消费时,商家提出,要用光卡里的钱,必须买全指定的12种商品(约21400元)。李女士投诉到消协。经调查,该商场广告语有误导嫌疑。经调解,商场扣除卡中李女士已消费的300元,剩余的可兑换两枚价值1080元足金金蛋。
案例二 酒店无法办席返双倍订金
王先生去年11月在平房区一商务酒店预订今年8月16日的婚庆酒席,并交了500元订金。今年1月末,酒店因装修问题,通知王先生另找酒店并同意退订金。但大部分酒店已被预订一空,王先生很难找到合适酒店,遂投诉到消协。经调解,酒店双倍返还订金。
案例三 裘皮大衣改款引纠纷
刘女士将裘皮大衣送到道里区一家皮草行染色、改款。取衣时却发现不是自己选定的款式,且皮板明显变薄。刘认为衣服被调包,遂投诉到消协。经调查,皮草行操作程序存在问题。经调解,皮草行免去2500元改款费并赔偿刘3000元。
案例四 问题车退货频惹烦恼
李先生在哈尔滨市一汽车销售公司购买了一台轿车。一年内多次发生故障,且多次维修仍无法排障。李先生要求退车未果,遂投诉到消协。经调查,该款车存在安全隐患,且故障无法排除。经多次调解,总部同意按原价退车并承担李的手续费用。
案例五 百货大楼售问题消斑霜
关女士花36元在某百货大楼购买了一瓶消斑霜,使用后患上过敏性皮炎。关投诉到消协。经调查,该商场进货手续不全,且未提示消费者做过敏试验。经调解,商场赔偿2000元。
案例六 在酒店洗澡被砸伤获赔
北京张先生在哈市一酒店洗澡时,浴房玻璃门滑落,其手部和腕部被划伤,回京行程延误,索赔未果投诉到市消协。经调解,酒店一次性赔偿消费者医疗费、交通费、误工费3900元,并承担其返京火车票费。
案例七 无烟锅?冒烟锅!
马女士花610元购买一品牌无烟锅,使用后发现此锅又粘锅又冒烟,商家到马家实验后结果相同,但称不是质量问题不予退换。马女士投诉到消协。经调查,该锅实际功能与宣传不符,商家承认存在虚假宣传。经调解,商家为马女士退货。
案例八 问题复合肥肥效不足
通河县农技推广中心某综合服务部,对外销售一种复合肥达不到肥效被农民投诉。经消协抽样检测为不合格产品。通河县消协与通河县工商局联合没收了该服务部剩余不合格复合肥4.5吨,并罚款。
案例九 定制橱柜有异于样品
盛女士花6500元定制一套橱柜,安装后发现橱柜米数与定制时有出入,遂投诉到消协。经调解,经营者为其退回500元的差价。用了一段时间后,盛女士又发现该橱柜板材质量与定制时的样品不同,要求退货未果,便二次投诉。经检验,该橱柜系不合格商品。经调解,经营者为盛女士退货并赔偿。
案例十 “多病”收割机难“治”
双城消费者耿先生花4.8万元通过熟人从山东购买了一台玉米收割机,制造商是山东省荣成市某机械制造公司。在使用中,故障不断,最终无法使用。由于厂家在本地无销售商和售后服务中心,“三包”无法兑现,耿投诉到消协。经协调,厂家最终同意在扣除折旧费后退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