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军区某边防巡逻艇大队常年植树,美化营区。
中广网黑龙江3月14日消息 地处北纬50度的黑龙江省军区某边防巡逻艇大队,生态营区的理念根植脑海,官兵与树结缘,常年坚持植树造林,美化营区,打造绿色边关。
营区生态美
北疆的三月,仍然哈气成霜、飞雪飘飘。但某巡逻艇大队官兵不惧严寒,利用点滴时间,开展冬季植树造林活动,从入冬至今,已栽下2700棵直径15cm以上的各类松树。整个营区,除营房、训练场和道路外,空闲地几乎都被植被覆盖,皑皑白雪映着苍松翠柏,简直是一幅栩栩如生的水墨画。
该大队历来有着植树造林的优良传统,营区原来是一片荒凉的乱石岗子,官兵们在营房周围开出一片片地,种上花草、栽上针松、落叶松和杨树,年复一年,精心呵护。如今,小苗都已成才,大都有二、三十米高,碧绿成荫,大队也因此3次被驻地黑河市评为“植树造林先进单位”,2次被沈阳军区评为“文明卫生军营”和“植树绿化先进单位”。
在高寒区,植树期一般都在5月上、中旬,冰雪融化、土地解冻时展开。从前年开始,这个大队进行了冬季植树试验,入秋后即挖出预植的土坑,待土地封冻后,从附近的林场中选出合适的树苗,连同冻土一块挖出60cm至100cm见方,将进入休眠期的树木移栽,并浇上水冻实,等到春天开化时,既保持了水分,又不需缓苗,成活率由原来的75%提到到90%以上。
距营区16公里的稗子沟,过去是一片荒山秃岭,只长低矮的灌木丛,没有成材的林木。从八十年代开始,大队官兵的“植树大军”都开进山里,清理杂草、灌木,植树造林。
他们栽种的一茬茬落叶松、樟子松、榆林松等优良种苗,在荒山由扎下了根,长势喜人,现在,最早栽下的小苗已长成参天大树,成为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的“绿色银行”。此外,他们还试种了沙棘果、山里红、李子等适应在高寒条件下的经济林,改善了种植结构,增加了效益。
每年春季防火的关键时期,大队还专门组织上百人的防火队,制订应急预案,进行演练。有一年春季,山上发现一处着火点,当时风力5级以上,火借风势,十分危急,接到报告后,扑火分队赶到现场,经过一昼夜奋战,将山火扑灭,人工林没有受到丝毫损失。
水兵砺志林
常年开展植树活动,使官兵对绿化有了更深的感悟,也打造了许多“品牌”,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官兵砺志陶情精神寄托。
该大队船艇码头坞区,位于黑龙江畔,江水年年冲刷,植被破坏严重,江堤受损。每年春夏时节,官兵自发组织起来,在码头外滩种植柳树、青杨,由于水份充足,生长较快,几年光景,便片片成林,起到了固沙固滩的作用。官兵们称之为“国土林”,意为保堤护坡,保护国土不流失。后来,官兵又在坞区道路两侧建成了500米绿色长廊,以种植草本和藤类为主,改善了营区的生态环境,再修上凉亭,铺上河卵石甬道,成了官兵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官兵们常年植树、持之以恒的精神感动着驻地人民,爱辉区政府、林业局的领导主动找到大队,在免费提供3000株树苗的基础上,又投入10万元,预定了10个品种8000余株树苗,并协调当地林场,选派技术人员登门服务,指导官兵对树苗养护和病虫害的防治,提高了成活率,保证了部队绿化建设的需求。
有了强大的后盾,官兵植树的劲头更足了,他们把植树活动当作摔打部队、激励精神、陶冶情操的有效载体,组织开展了“我是军营一棵树,我与绿树同成长”的挂牌活动,每年在老兵退伍、新兵入营和军民共建活动之际,举行植树活动,种植“老兵退伍纪念林”、“新兵入伍扎根林”、“北疆水兵爱民林”。他们还结合表彰先进、选树“北疆好军嫂”等时机,开展种植“戍边林”、栽种“家庭树”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官兵、军属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调动了参与绿化的积极性,营造了全员参与的浓厚氛围。
官兵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染绿了边关,染绿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秀美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