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绍:经中宣部批准、国家广电总局部署,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宣传重点项目,反映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短道速滑教练孟庆余事迹的电影《破冰》今年春节前后,分别在七台河市、哈尔滨市完成了前期拍摄,进入了制作阶段。《破冰》将在奥运会前在全国公映。
矿工出身的孟庆余在新建矿井下当了五年采煤工人,在此期间他把对速滑的爱好升华为所钟爱的事业,并开始发现培养后来为中国摘得首枚冬奥金牌的世界速滑女皇杨扬。1974年,孟庆余调入七台河市体委任教练。孟庆余洞察世界短道速滑的趋势,建议在大跑道速滑训练的基础上成立女子短道速滑队,正是这一远见卓识为促成了日后七台河成为世界冠军城和世界短道速滑格局的改变。在任教练、体工队长的22年间,孟庆余发明世界独一无二的训练器具、创新了训练方法,吃尽了训练和生活的千般苦,培养出了张杰、杨扬、王濛、王伟和孙琳琳五位短道速滑世界冠军。孟庆余带出的一百多名优秀速滑运动员,被选拔到国家队、各省市队,他的弟子马庆忠、董延海等也培养出了世界冠军和一大批短道速滑优秀运动员。20多年来,由孟庆余亲自带出的队员共获得各级别金牌300多枚,10余次打破世界纪录。
![]() |
成熟帅气的任程伟 耿闻/摄 |
东北网3月16日讯 题:感动奥运孟庆余——访2008北京奥运献礼影片《破冰》男主角任程伟
从数九寒冬到新春正月初五,《破冰》剧组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拍摄近一个月,记者跟踪剧组采访,从新建矿俱乐部开拍到老五井、篮球场、新兴选煤厂附近的天然冰场,徐耿导演带领演职人员、操纵各种摄制设备,经受了冰天雪地的考验。
一天,在拍摄“野外冰场”的场景中,室外寒冷的天气让摄象机都穿上了棉袄,北风打在脸上象刀割一样。东北数九的天气里,为了拍摄男女主人公初见定情的一场戏,主演任程伟额头的汗水凝结成了冰,他不时地利用拍摄间隙在小屋的火炉上烘烤着自己被汗水浸透的棉帽,很多人在室外燃烧的炭火堆旁暖和冰凉的身体任程伟在零下三十度的低温下滑了一上午的冰后,任程伟手拿着被汗水浸透的棉帽,在火炉旁一边烘烤,一边接受记者的采访。
![]() |
矿工当起了群众演员 耿闻/摄 |
“孟庆余教练不仅仅感动着中国,也必将在奥运年感动世界”
记者:任程伟,请先谈谈您、您和女主角王雅捷在剧中的关系和对拍摄这部影片的感受好吗?
任程伟:好冷啊,哈哈!小时候我就随母亲的工作调动离开了东北,这部戏也是和王雅捷第一次合作。我们都是上戏的,更多的不是太了解。剧中我们演的是对夫妻,我们在一起的戏本身也不多,在戏里面也就几场戏。现实中孟教练对她的妻子就是这样。
任程伟:也许孟教练的内心有,他表现出来的是其实是比较冷漠的,按照家庭的概念他不是合格的,但是从事业上来讲,我觉得这个人物是非常了不起的。听说孟庆余事迹报告团在北京演讲,听众无不深受感动。我想通过媒体强烈建议把孟庆余教练的事迹推荐到央视的《感动中国》栏目,我觉得他完全够资格,他在感动中国的同时,也必将在奥运年感动世界。 “拒绝教学训练市场化,孟教练是擎起中国体育事业大厦基础的英雄代表”(小)
记者:剧中您对王雅捷钸演的妻子一角的感情的是如何拿捍和把握的?对于接拍类似奥运题材的电影有什么具体的感受吗?
任程伟:这个很难用语言去形容我们每一场戏是怎么演的,是怎么交流的。这个更多的成品出来后你去看。奥运题材,让我们从剧本开始聊起吧,我觉得这个戏作为奥运题材,应该弘扬的是一种民族精神,但是我们这部戏是个“很小”的概念,是个很基础的概念,是反映基层千千万万的体育教练和体育教师。他们是我们国家整个体育事业金字塔的一个基座,孟庆余教练之所以伟大,不平凡,他的奥运精神体现之处,就在于他做的是最最基础、最最扎实的东西,他从选材开始,杨扬也好,王濛也好。可能很多喜欢体育的人都知道杨扬、知道王濛,但是他们可能不知道最基础的从一些小煤球中把他们扒勒来扒勒去,最后把她们扒勒出来当冠军的幕后这些象孟庆余式的教练们所付出的辛苦。我觉得就是这种精神,而支撑中国整个体育事业金字塔的最基座的东西,我认为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象孟庆余教练这样的基层团体。为了这个事业他甚至把命都丢了,现在他的很多学生都说:“我们做不到,我们只能部分去做,我们不是不想去做,我们没有办法去象孟老师那样投入地去做。”
为什么孟庆余这个人物在七台河这个地方,甚至黑龙江,和整个中国体育界,提到孟庆余大家都知道,他做什么大事了吗?没有!我们很少去想那些得了冠军和没得到冠军运动员们背后的教练员和体育教师,他们付出了什么,没有人知道。而孟庆余是其中一个,最典型的一个,最优秀的一个。这也是我们拍摄这部戏的主要目的,让全国观众去关注这样的一个群体,他们在支撑着中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 |
任程伟(左二)在七煤公司新建矿老五井大巷里体验主人公的采煤生涯 耿闻/摄 |
“将来看了《破冰》,但愿大家都理解冠军的基础启蒙教练们是多么不容易”
记者:谈谈你在片场和滑冰的孩子们以及剧组人员一起合作拍摄时的感爱好吗,谈谈是什么让你接下这部戏的吗?任程伟:本身我就非常喜欢孩子,因为他们很直接、很原始,我就喜欢和孩子在一起,不用跟他们去动脑筋,没有任何的利害关系,他们的笑容很灿烂。交流起来耻比较容易。我家里也是女孩,每天都打电话说些家长理短。今年春节放弃跟家人一起过年来工作,主要是这个剧本我难以割舍,这个剧本就象是我塑造的这个人物一样,非常扎实,非常朴实。没有大的事件,但是整个戏象个一块块拼出来,就是个非常非常完整、非常非常棒的东西。这个剧本真的没有一场戏拿出来是多么多么的感人,但是放在一起之后,象我刚才说的,一些小事串在一起,就是完整的戏,就是一部伟大的东西,一部可以让你落泪的影片。包括整个装束棉帽磨成这样了,衬衫和囚衣,干净的穿一天就这样,全都是根据原型的习惯,包括很多导演都告诉我,不是说我演的这个赵红旗就一定是孟庆余老师,我演的这个人是中国成千上万的基层教练,包括体育教师这一群体,他们是值得歌颂的,一个伟大的人不是因为他拿到多少块金牌他伟大,这些人也同样伟大,包括培养出世界冠军和没有培养出任何一个人才的但是他在努力的工作,这些人是最可敬的,他们的是最可爱的人。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观众,看到奥运会,看到比赛,看到运动员滑的跑的真好,没有一个人会说他们的启蒙教练真不容易。没有一个人这么说,所以我希望大家在看到这部戏的时候,在看比赛的时候,想一想他们是通过多少个台阶才走到这一步的,而他们的基础就是我塑造的这个人物,他们这个群体所执着追求的。
“矿工精神和体育精神的完美结合,造就了七台河这座世界冠军城”
记者:孟庆余教练原来就是一名矿工,在新建矿井下采煤五年整。此次您与矿工接触有什么感受。还有冬天在黑龙江拍摄很苦,这么苦你觉得值得吗?
任程伟:拍摄中最苦的就是脸冻的不好使了,不听使唤了,笑一下回不来了,要半天才能回来。棉帽都能挤出水来。让我觉得矿工真的很不容易。
我觉得值得,我来的第一天,下午我就去上冰了,滑冰的情节虽然在这部戏里不多,但是你也得滑,得自己上冰滑,去体会,因为你演一个教练。我去上冰的时候看到那儿帮小孩子,最小的才六岁,我叫他“小不点儿”,全身包裹的象只小浣熊一样,厚厚的,裹的严严实实的在冰上滑,然后教练在旁边指导……看到这些我真的很感动。每天都要去上冰,和孩子们在一起很愉快。所以突然间我感觉我和“孟庆余”这个人物之间有了很多能够沟通的东西,能拉的很近的地方,就是我和这帮孩子们在一块儿时是很愉快的,我也相信孟庆余教练在跟孩子们在一块儿时也一定是愉快的,他把他的所有精力和爱心全部给了这些孩子,而忽略了他家里人。而他付出的这一切为七台河这座煤城培养出了那么多的短道速滑世界冠军。我说的是那些从小煤球里扒勒出来的,刚开始学的娃,他们滑的还不是很好呢。七台河是国家短道速滑基地,也是煤城。因为孟庆余本来也是喜欢滑冰,就在这个煤城工作,当年还在七台河市新建煤矿五井上过班,我和孟教练当年的很多矿上的工友们交谈过,当年孟庆余就是因为热爱滑冰被体委拉去组建一支速滑队,后来就一步步地成长起来了,孟庆余教练骨子里就一股不怕吃苦勇于奉献的矿工精神,就是靠着这股子劲头儿,他在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角落里,培养出了很多世界冠军,并实现了中国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而且他的弟子们依然在国际赛场上披金夺银。
后记:
剧组人员春节没有回家,老家在黑龙江省虎林市的任程伟和所有剧组人家在七台河市过完春节后,大年初五赶往哈尔滨拍摄。启程回哈尔滨前,任程伟回到虎林老家只停留了三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