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21日讯 吃农家饭、住农家屋、看农家景、购农家物、干农家活,2007年,鸡西市140户“巧嫂”家庭旅馆接待游客57万人次,开办农户平均年增收3万元,最高收益业户年收入20余万元,特色农家游已成为鸡西旅游业的一大品牌和重要支撑。
扶持“巧嫂”特色游
为有效解决因季节性差异形成的景区旅游接待设施淡季闲置、旺季供不应求的矛盾,充分发挥旅游业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鸡西市把开发家庭旅馆、大力发展特色农家游作为提升旅游产业功能、以旅促农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制定了发展特色农家游的总体思路。对纳入管理范围内的“巧嫂”家庭旅馆,鸡西市3年内免收各种行政管理费,免费为农户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市、县(市)两级政府还设立了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巧嫂”家庭旅馆开发建设。此外,两年来全市投入资金5.4亿元,修建农村公路1600公里,增强了发展特色农家游的可进入性。
将全市达到经营标准的“巧嫂”家庭旅馆按照一二三星级评定管理。积极引导农民使用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对“巧嫂”家庭旅馆经营业户的服务礼仪、餐饮制作、安全及卫生防疫等知识进行专门培训,推进全市“巧嫂”家庭旅馆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截至2007年底,鸡西市已有51户家庭旅馆被省旅游局评定为省级星级旅游家庭旅馆。
变身农村经济支柱
鸡西市的实践证明,发展特色农家游是实现当地农户创业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提高全市旅游接待能力的一个有效措施,是一项一举多得的好做法。
发展特色农家游,有利于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壮大。开发“巧嫂”家庭旅馆,发展农家游,使当地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较大转变,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在既不离乡也不离土的情况下实现了增收,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通过旅游餐饮住宿、旅游农副产品加工销售、农村乡土文化手工艺品开发,加速了旅游业向农业的渗透,激活了农村流通领域,有力地带动了第三产业提档升级。目前,邻近兴凯湖畔的密山市白泡子乡、兴凯湖乡等乡村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已发展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一业举百业兴
鸡西市特色农家游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行、游、住、食、购、娱”等六大行业,丰富了人流、物流、信息流向广大乡村的涌动,加快了市区、垦区、矿区、林区一体化进程,调动了各县(市)和村镇发展旅游经济的积极性,带动了农民个体经济、村镇集体经济和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发展特色农家游,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2007年,全市140户“巧嫂”家庭旅馆接待游客57万人次,开办农户平均年增收3万元,最高收益业户年收入20余万元。通过发展特色农家游,使毗邻景区的广大农民认识到,绿色、生态也可以生钱,农村群众对于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经营环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文化素质开拓了新的空间。鸡西百户“巧嫂”家庭旅馆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典型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