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23日讯 “这姑娘的条件不错,老伴快过来看看。”每周六下午两点,市民孟大妈就和老伴儿到南岗区果戈里大街与革新街交叉口的“代子相亲广场”为儿子选媳妇。“代子相亲广场”是家长自发组织的免费征婚鹊桥活动,举办了近百次,已经促成70多桩良缘。“张榜”自报家底
挂牌“代子征婚” 3月15日下午两点,记者来到“代子相亲”活动广场,家长自制的征婚纸卡,挂满场地四周的栏杆。卡片上面写着征婚子女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学历、工作、国籍、家庭状况、求偶要求和联系电话等;有的还将“家有住房”和父母的职业、收入、职称等写在上面。虽然家长们被大风吹得睁不开眼睛,他们却认真地翻看着一张张征婚简介,不时地用小本子记下对方的条件、联系电话等,有的家长干脆拿着数码相机,拍下可心的征婚简介,还有一些家长为了引人注目,在胸前挂着征婚的牌子,不停地来回游走。
好青年也难结良缘
在一张征婚简介前,家住在江北、55岁的刘大哥对一位家长说:“这是我女儿的介绍,你看看跟你儿子合不合适?”“你女儿都三十了,还是大学老师,怎么嫁不出去呢?”刘大哥无奈地讲述了女儿嫁不出去的烦恼。刘大哥的女儿大学毕业时谈过一次恋爱,但是刘大哥觉得男方的工作、家庭背景、社会条件都赶不上自己的女儿,逼着女儿跟男友分手了。这几年,有人给女儿介绍对象,但都达不到刘大哥的要求,一转眼女儿到了而立之年。上个月,刘大哥听说南岗区果戈里大街有一个“代子相亲”征婚大集,他专程赶来,发现大龄青年还真不少,很多都是家长或是孩子不愿降低择偶标准,迟迟找不到心仪的对象。在100多张征婚简介中,刘大哥挑选了3位条件符合他心意的男士,就等着和女儿商量后安排相亲。
获奖证书成“征婚硬件”
为了引来“金凤凰”,家长们可谓各显身手,煞费苦心。一位家长找出儿子的大学毕业证书,自豪地对记者说:“我家儿子特别优秀,长得帅气,1.80m的大个儿,他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的,现在在一家研究所工作。毕业4年了,一直没有处过女朋友,同事都是清一水的男同事,眼瞅奔‘三’的人了,还没对象,我这个心急啊!每周我都来,就想替他物色一个条件好的女孩儿。”她一边说,一边让记者看她儿子的照片。而在这位家长不远处,更有一名家长拿着一沓证书,如数家珍地向家长们介绍女儿参加英语、朗读等比赛的获奖经历,旁边的一位家长小声嘀咕说:“早知道获奖证书这么有用,我也带着了,我家女儿的证书比她的还多呢!”
家长瞒着子女找亲家
家长心急火燎地找亲家,孩子们却不知道父母们的良苦用心。“您来替女儿找对象,女儿知道吗?”“这怎能让女儿知道呢?要是有称心的对象,我回家就骗她说,对方是一个朋友的孩子。如果直接告诉她,我是在这儿给她找对象,她非得闹翻天,认为我给她丢人。再说,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两个孩子的结合代表着两个家族的结合,通过对方父母的性格、人品、素质,就知道我们两个家族是否能和睦相处,婚后孩子们发生争执,我们也好劝说。”旁边的家长也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征婚这事千万不能告诉孩子,否则好事也变成坏事,因为他们根本不理解家长急切的心情。屡屡婚介受骗自建“诚信鹊桥”哈市有很多婚姻介绍机构,找对象不应该是一件难事,为什么不到那里去找称心如意的女婿和儿媳妇呢?”组织者之一张先生说:“那些婚介靠不住,钱花了不少,好事却没成。”
屡次受骗,心急家长建“鹊桥”
“代子相亲”鹊桥的组织者是几位老人,他们为孩子的终身大事着急,起初,他们到婚介去为孩子找对象,可是经历了几次相亲,他们对婚介失去了信心,于大娘讲述了一段婚姻介绍中心介绍的“相亲”经历。
去年,于大娘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征婚广告,女方的条件十分符合她的心意。按照广告刊登的地址,于大娘找到了那家婚介,工作人员称,女方还没找到合适的对象,可以安排时间见面,但于大娘必须支付150元见面费,于大娘一咬牙交了见面费。回家后,于大娘对儿子慌称,女方是一个朋友的亲戚,儿子也同意见面了。结果,儿子与女方只交谈了10分钟,女方就以“家中有事”为由离开了,从此,儿子再也没有联系上女方。于大娘找到该婚介问个究竟,工作人员称,女方不满意男方的条件,婚介还可再安排一次相亲,但是于大娘必须再支付100元见面费。
不少家长们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有人花了钱也没见着人,甚至几家婚介介绍同一个相亲对象,还有人花了1000多元也没为孩子找到合适的伴侣。几位家长总结上当受骗的经验后,决定在果戈里大街和革新街的广场上搭建一个“鹊桥”,为孩子寻找终身伴侣,也为那些焦急的父母和大龄青年提供一个安全、透明的婚介平台。
诚信缺失,婚介行业难得民心
哈尔滨市的婚介市场真的如张先生所说“难得民心”吗?日前,记者就哈尔滨市婚介市场做了一番调查。据业内人士介绍,哈尔滨市婚姻介绍所700多家,其中有资质的婚介不足400家。婚介机构设置简单,有的婚介有独立的办公场所、活动场所,有的婚介只租用一个二三十平米的民宅,而收费标准参差不齐,从几百元的会员制到10元20元就可以安排见面,仅南岗区革新街、中和街周边,婚介有近60家之多。
婚介的准入门槛低是婚介遍地开花的主要原因。开办一家个人婚姻中介所手续简单,申请者只要到所在区的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出示本人身份证、户口本、房屋产权证(或房屋租赁协议)以及相关的验资证明(人民币3万元以上),经审查后就可领取一份“民办非企业单位证书”,这就具备了开业经营的条件。
而管理部门监管乏力更是滋生了许多婚介的不良行为,据了解,三年前哈尔滨市的婚姻中介机构由市民政局婚介管理办公室统一管理,2006年该机构取消,由区民政局的婚姻登记处负责管理,由于区民政局管理人员不足、没有行政执法权,区一级管理部门没有发挥监管作用。为了净化婚介市场,各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多次集中检查和清理,对群众反映的不法婚介所进行了整顿和规范,但仍有些不良婚介还是变换形式对消费者进行欺诈。
市工商局经纪人管理所马所长说,申请者只要有民政部门核发的行业许可证、具备法人代表资格、有注册资金、完成必备的审批程序,任何人都可以开婚介所。工商部门只负责日常的审验,无权介入有资质婚介机构的经营和管理。婚介机构以雇用婚托骗人、发布虚假征婚信息等方式欺骗征婚者也就是消费者,经工商部门调查核实后对该婚介进行查处。市物价部门的工作人员说,婚介所收费由市场来调节,所以婚介所不需要到物价部门办理收费许可证,定价的标准没有明确的法规界定。“代子相亲广场” “红线”跨越国界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该活动中登记的征婚青年已达1000余人,基本上是本科以上学历、有稳定工作、月薪在2000元左右、年龄在35岁-27岁之间,不少青年还有博士后、博士、硕士学位。
张先生说,参加征婚登记的青年,大多数都是本市的,但随着该活动影响力的不断扩大,目前也出现了跨区域参加征婚登记的现象,有50多位青年在北京、上海等地学习和工作;还有些远在美国、加拿大、日本、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西班牙等国就读和求职。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代子相亲”已初见成果,现已有70多对青年男女鹊桥相会,并正在热恋之中,北京、上海也已设立了“代子相亲”的分会场,南岗区的文化家园社区、国庆社区、巴山社区等10余个社区都行动起来,加入到“代子相亲”的活动中。几位活动组织者表示,看到孩子们喜结良缘,他们特别高兴,如果条件允许,他们将要一直服务下去,为大龄青年牵红线、做月老。
针对“代子相亲广场”的兴起,社会学家认为: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们忙于工作,虽然工作范围内接触的人很多,但是加深了解的机会却很少,加之独生子女受到父母的过分监护,社交范围较窄,结识新朋友的机会减少,造成了择偶难。而婚介行业管理混乱,“婚托”泛滥,可信度差,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渴望有一个可靠、诚信、不蒙钱骗人的婚介平台,通过这样的平台扩大择偶范围,加大成功概率。“代子相亲广场”的兴起,就是市民这一理想的自发实践。
社会学家同时指出,恋爱、婚姻不仅是人生大事,也是关系到社会发展的大事,各基层单位的工会、妇联、共青团组织和社区干部,都应该关心青年人、尤其是大龄青年恋爱婚姻问题,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创造良好的婚介环境,热情搭建文明诚信的择偶平台,广牵红线,玉成良缘,圆众多父母心愿,促进社会安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