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尔滨市平房区六委棚户区尚有"731"罪证待挖掘
2008-04-08 09:26:04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4月8日讯 站在位于平房区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罪证陈列馆后身的六委棚户区,仿佛依稀听到历史的恸哭。随着哈尔滨市3年改造棚户区的启动,如何保护、开发好这片战争遗址,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地上三千地下三千”

  棚户区遗留4处地道入口

  记者在棚户区里的兴建街117号、现为哈尔滨实飞汽车冲压件有限责任公司厂区内看到,该厂的地上厂房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细菌弹装配班旧址,而地下还有4个地道入口。

  据该厂老职工李师傅介绍,当地人流传着一句老话,说“731”部队是“地上三千地下三千”,意思是说地上有日军3000人,地下还有日军养殖的3000只老鼠等动物。记者在工厂看到一处被水泥板封死的地道口,李师傅告诉记者,这是其中一处地道口,整个工厂里还有3处这样的地道口。原来工厂有职工下去过,地下面积很大,曾经还被当过这家企业的储藏库,但是地道通向哪里,目前没有人知道。

  一砖一瓦都是“宝贝”

  大量“731”罪证等待挖掘

  六委棚户区一直是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罪证陈列馆工作人员关注的焦点,每当棚户区里有居民家动工盖房子时,陈列馆的工作人员都要到现场去帮忙。他们告诉记者,当年日本人盖房子用的砖和普通百姓用的不同,因此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是“宝贝”,大量的“731”罪证还在地下,等待挖掘。

  王鹏馆长说,尽管侵华日军第731部队对罪证进行了大面积毁灭,但历史是不容抵毁的。陈列馆建馆以来,研究人员经过多年的努力,查阅了大量的历史档案,调查走访了300多名历史见证人和数十名原731部队队员,整理各类资料70多卷、1000多万字;收存、整理录像资料20多部(集);收集馆藏文物7品9件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保护遗址31处。这些都是当年731部队侵华的罪证。

  遗址周边只拆不建

  打造和平公园一次性安置居民

  平房区今年棚户区改造即将启动,计划拆改房屋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涉及居民2000余户。由于“731”遗址保护开发一期工程只拆不建,区政府先行选址,让动迁居民得到一次性安置。

  在“731”遗址的开发改造中,平房区本着只拆不建的原则,打造和平主题公园,使“731”遗址核心保护区面积恢复到28万平方米。今年先行完成保护区8万平方米的拆迁工程。考虑到周边动迁居民不能回迁的实际情况,平房区政府先行选址,让动迁居民得到一次性安置。在拆迁过程中将实行“拆一还一”、除建设40平方米最低保障户型外,还考虑动迁居民异地安置与增加安置面积等政策,以解决动迁户住不上楼房的后顾之忧。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