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15日讯 随着备耕深入开展,各地农资市场日益升温,严重的旱情使抗旱保水剂等新型农资的需求量也不断加大。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受利益驱动,一些不法商贩制假售假,欲趁机谋不义之财。比如以俄罗斯钾盐(氯化钠含量较高)冒充氯化钾,以氯化钾冒充硫酸钾,将妇女和儿童用的高吸水树脂冒充农业生产用的抗旱保水剂等等。
省绿色科技研究会农业专家团的李凤江告诉记者,抗旱保水剂有“植物小水库”的美誉,它不但能将植株周围空气和土壤中的水分吸附在一起,还能抑制植株水分蒸腾,在旱田使用可防季节性连旱,在水田使用可节水保肥防漏汤。但并不是所有能保水锁水的物质都可以用于农业抗旱。比如用于制作卫生巾及尿不湿的高吸水树脂,这类物质不但起不到抗旱保水作用,反而会导致植株枯萎死亡。
一些不法商贩将高吸水树脂产品包装成抗旱保水剂来推销。据李凤江介绍,他们已发现四五种这类产品在我省搞宣传推广活动:“农民朋友在选购抗旱保水剂时,一定要认真挑选,重点查看商品标识,看其是否获农业部认证,也可登录农业部网站查询,没有农业部登记号的产品,就尽量不要购买。”
对肥料市场进行了跟踪调查的省土肥站站长胡瑞轩对假劣农资问题也充满担忧,他说,“今年农资市场情况比较特殊,一方面农民都希望买便宜一点的产品;另一方面,肥料价格高企给造假带来了更大利润,农民贪图便宜的心理正好可被他们利用。”
胡瑞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呼吁,粮食生产一季管全年,农民一旦使用假劣农资,受影响的是全年的生产和收入,有关部门一定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防假劣农资坑农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