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18日讯 日前,马来西亚嘉金贸易公司投资的大庆(中马合资)嘉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板蓝根深加工项目在大同区奠基,预计8月投产的一期工程年将加工板蓝根5000吨,使全国最大板蓝根生产基地的大同区实现板蓝根就地加工,拉动大同区今年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2万亩,总面积达到10万亩,亩效益1000多元。
像这个企业一样,几年来,一个个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牵动力强的农业产业化企业频频在大庆落地、扎根、壮大,这缘于大庆市对农业产业化的高度重视、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结构调整的总开关,按照工业化的思路抓农业,提高产业化程度,就抓住了农村经济发展的‘牛鼻子’。”这是大庆市领导们的共识,也成了农业产业化企业的“定心丸”。市财政每年用于农业产业化扶持专项资金达1000万元,几年来争取省里相关资金3000多万元。每年国家、省里的重要展销活动,政府出资搭台,让龙头企业唱戏。大庆(中马合资)嘉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方负责人李伟告诉记者,合作的马来西亚客商就是去年10月在香港的展销会上对接引来的。
2007年,大庆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已发展到107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60家,各个县区都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形成了覆盖全市、带动周边的龙头企业群体,农业产业化销售收入实现112亿元,连续两年突破百亿元大关,位居全省第一。全市具备了120万吨鲜奶、260万头生猪、4800万只禽和162万吨粮油的加工能力。乳有伊利、蒙牛、摇篮,肉有金锣、宜鼎,禽蛋有馋神……主导产业都有龙头企业的拉动,形成了乳、肉、粮油等十个产业链条,从根本上解决了农产品卖难问题。据不完全统计,龙头企业每年为农民垫付、预付生产资料价值3亿多元,收购原料资金40多亿元。
随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融资、市场开发能力显著增强。目前,大庆已有日月星大豆蛋白、银螺乳业和碧港淀粉等3家企业在海外上市,融资额达10多亿元,融资后先后建立了天圜日月星大豆工业园、碧港变形淀粉工业园等大项目。金锣、伊利、妙士等企业已经具备国际信用资格;金土地、家良亚辉、天源、馋神、隆赫达等龙头企业在境外设立了贸易窗口或分公司,大力开发国际市场。
农业产业化企业的发展带动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带动基地400万亩,占全部耕地面积的近一半,其中订单面积达210万亩,惠及农民24万户,户均增收4300元。畜牧业产值连续几年挺起了农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大庆市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跳出了订单或承诺保护价这种简单连接方式的农企关系,培育出了“龙头企业+核心基地+中介组织+基地农户”的连接模式。碧港淀粉有限公司以种植大户为主体,建立了130多个马铃薯代收点和粗加工厂;文国冷冻食品有限公司领办了农民养鸡协会,采取育送鸡雏、供应饲料、提供防疫、二次分红的方式,带动了200多家规模养鸡场;伊利公司投资1.5亿元采取放犊还奶的方式与200多个规模养牛场建立了加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