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名师指点中考冲刺 语文:加强名著题解题能力
2008-04-27 10:48:54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吕晓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4月27日讯6日11时,哈市第69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特级教师贺丽艳做客生活报报。贺丽艳表示,预计今年中考语文题长为27题,题量将与去年持平。

  试题区分度增强

  考生家长:今年中考语文试题有变化吗?孩子复习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2008年哈市中考语文模拟考试已经结束,基础知识板块第6题和阅读板块第10题略有调整。题型体现新课改的精神,注重能力考查,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考查,区分度较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夯实基础知识

  考生:如何提高基础知识的得分率?

  答:从市模拟考试来看,考生基础板块前3个题的通过率较高。部分考生名著题的解题能力需要加强。对于名著中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还应再加强复习整理。

  模拟考试第5题语病题出题形式与去年相比略有变化,去年此题是一段话中出现两处语病,今年市模拟考试此题变成两个独立的句子,这两个独立的句子都有语病,前者为成分残缺,少宾语,在句末加个“的人”(宾语)即可;后者为语序问题,将“浓厚地”移至“产生了”的后面,语句就顺畅了。这两个题的训练提示可以参照《哈尔滨市初中升学考试说明》语文说明中的语病的几种考查形式。

  第6题是今年市模的新题型,题干要求注意语境,注意句式相同,注意语意连贯。此题与前几年训练的仿写题形式接近,此题的答题请注意句式要整齐,前后要照应。这次市模拟考试此题的通过率不是很高,极少数考生此题有漏答现象。

  市模拟第7题与去年题型一致,答题时注意其开放性特点,注意答案的阐述要充分,同时还要注意文字的简约顺畅。

  第8题按课文原文填空,此题书写错误和阅读理解错误依然存在,漏字现象也存在,因此考生应注意书写规范,杜绝错字、添字、漏字现象。

  阅读题不能死记硬背

  考生:阅读理解题可以死记硬背吗?

  答:阅读理解题不可以死记硬背。例如市模拟考试第12题:“曹刿为什么要帮助鲁庄公这样一位平庸的君主?”此题不是成题,也没有十分固定的答案,如果不是熟悉全文主要内容,不了解曹刿和庄公这两个人物形象,就很难圆满解说此题。此题答案可以从曹刿和庄公两个方面回答,如果从曹刿本身答出两个方面的点应该也可以,所以死记硬背一些答案是不可取的,还是理解内容最重要。

  此外,21题和26题的开放性也很强,尤其是21题,分值较高,需要考生既结合文本,又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探究出“人们想象力丧失的原因。”此题是一个有一定区分度的题型,既开放又不易得分,应该引起考生注意。


  作文切忌文体不明

  考生家长:这次孩子在模拟考试中作文写得不太好,中考写作文应该注意什么?

  答:今年市模拟考试的中考作文依然是二题择一: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许多考生写作文时存在跑题和文体不明的现象。

  通过批试卷来看,考生在写话题作文时还存在许多问题。话题作文的要求是:一个人懂得储蓄什么,并知道怎样去储蓄,实在是一种智慧与幸运。考生以“储蓄”为话题的文章较多,所以文题比较好拟定,如:“储蓄亲情”、“储蓄挫折”等,然而行文内容与话题就有些游离了,行文主体变成了写“友情”、“亲情”、“挫折”,至于怎样储蓄就没有笔墨显现了,有的只在篇末敷衍两句话题,只从形式上扣住了话题,这样的话题作文就有“务虚”之嫌了。

  材料作文存在的问题是:部分学生对材料的内容断章取义,偏离材料的轨迹拟题,于是出现了这样一些文题:如“路不只一条”、“做事要脚踏实地”、“实现自己的价值”等等。

  作文反映在卷面上的问题还有文体不明的现象,作文写的是记叙文与议论文的杂糅,议论文事实论据篇幅过长,还有的考生将话题作文的提示语结合材料作文的内容拓展成文,在内容上极少数同学行文写消极的个人情感等。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