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8日讯题:首批谈判专家出炉幕后
梅青,哈尔滨市人民警察学校公安业务教研室主任,黑龙江省首位谈判专家。4年来,他一直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由于专业谈判人员的匮乏,在黑龙江省一些自杀、甚至劫持人质事件中,谈判员一直由消防队员、民警、居委会主任这些“非专业人士”来担当。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临近,以及2009年大冬会的即将到来,哈尔滨市公安系统着手培养了一批“谈判专家”。日前,18名警界精英在接受了严格的培训后,从哈尔滨市“首期反劫持谈判培训班”毕业。
“谈判”不仅挽救人质
在梅青的讲述中,“谈判”,主要针对人质劫持事件。“谈判是和平解决人质劫持事件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2004年,我国首次开办全国“反劫制暴谈判专业高级研修班”,梅青成为37名成员之一,也是黑龙江省唯一一名参加研修班的学员。在那里,梅青了解到,谈判所要达到的目的不仅是和平解救人质,也要挽救劫持者的生命。
“成功的谈判应该同时挽救人质的生命和心理。试想,如果警方开枪击毙劫犯,血可能溅在人质脸上,劫犯可能死在人质身上,这种刺激会导致人质终生心理障碍甚至精神失常。”梅青说:“成功的谈判,对被劫持者来说,是一个稳定社会的因素;对劫持者来说,则是人道主义的体现。”
面对北京奥运会和2009年在哈尔滨市举行的大冬会,哈尔滨市公安系统显示出了危机意识。“慕尼黑奥运会中,9名以色列运动员不幸被杀,造成了震惊世界的‘慕尼黑惨案’。”梅青说,大型体育赛事上发生过人质劫持事件,“所以我们要提高警惕,提前培养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18名精英入选培训班
哈尔滨市首批有望成为“谈判专家”的人,到底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去年年底,市局各分局接到了一份详细的“说明书”。
“要求太多了”,梅青说,简单来讲,首先要有公安工作经验,熟知且必备业务和法律知识,沟通、交际能力强,表达能力强,心理承受能力强,身体素质要达到国家测试标准。
这些标准看似简单,要想达到其实很难。就拿“业务知识”这一条来说,谈判专家必须是杂家,“业务知识”的范围也就相对广泛了起来。“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找对方熟悉和了解的领域来交谈”。经过层层考核和测试,18名警界精英入选首期反劫持谈判培训班。
这18人年龄大多在35岁至40岁之间,“没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阅历,是没法跟劫持者打交道的。”不过,为了培养后备力量,一位来自防暴大队的28岁民警也入选了。“整支队伍中,科、所、队长占了一半以上,绝对是精英部队。”梅青说。
精神和体能双重培训
据了解,首期培训期间,每天都是从早上8点半培训到晚上8点半,中午休息1小时。课程安排主要是谈判理论、心理学、谋略学、心理辅导和演练。演练分为教学演习和实战演习,最累的是实战演习,劫持者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要经过严密的分析,谈判员的精神和身体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
这种强度在梅青看来还“不够份儿”。去年上半年,梅青参加了公安部反恐局举办的一个培训班,请来的是香港的谈判专家,“从早上8点半跟你耗到半夜11点半,不仅是精神上的考验,也是体能上的考验。”梅青很同意香港专家的观点,谈判员是没有时间观念的。“因为劫持者也没有时间观念,你不能控制他什么时候劫持,劫持多久。”梅青告诉记者,在德国曾经有一场耗时一年的反劫持谈判,警方甚至在现场设立了正规的指挥部,天天给嫌犯和人质送吃的。
如今,这批学员已毕业,梅青说,这只是首期的初级培训,更“高级”的培训在不久之后还将继续。
“谈判”不能靠一个人
“谈判不是一个人的工作,而是一个团队的合作。”梅青告诉记者,一般来讲,如果是一个三人的谈判小组,将会有一名谈判组长,一名谈判员和一名策略员,缺一不可。梅青在处理过的人质劫持事件中,曾明显感到一个人的力量的不足,“现场情况分析、情报搜集,都得你一个人做,根本顾及不了,也没那个时间和精力”。
经过首期的初次培训,梅青认为,这18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反劫持谈判能力,“简单的案件肯定没问题”。梅青觉得,这些都只是开始,“至少我们迈出了这一步,面对暴力事件,采取和平手段解决,这是以人为本,是尊重社会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