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9日讯 2006年,哈尔滨市道里区政府针对哈尔滨市《城市集中居住区娱乐场所扰民噪声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开展工商、环保、文体、公安联合执法,取缔了17家噪音扰民歌厅;2007年,哈尔滨市道里区文体局、公安局以及工商局三部门再次集中整顿此类现象;2008年,道里区工商、环保两部门仍在继续清查无照黑歌厅。然而,记者近日调查发现,从2006年就被列入黑名单的无照歌厅至今仍在居民区营业,被扰居民质疑:“四个部门咋就管不住一个黑歌厅?”
居民投诉记者调查
道里区经纬九道街居民近日向记者反映,他们居民楼地下室一个黑歌厅每天下午开始营业,一直到半夜甚至凌晨还在唱。歌声清晰可闻,甚至能听见歌词。经纬工商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数年前这里就是一个以饭店名义对外营业的歌厅,后经公安部门打击后消失,变成了饭店,最近又变成扰民歌厅。
8日,道里区民安街居民黄女士向记者诉苦,居民楼一楼的如梦歌厅、红苑歌厅开业数年,“黑天白天地唱,我家上有老、下有小,怎么受得了?”黄女士表示,居民曾多次向环保、工商等部门举报此歌厅无照经营,几个部门屡次来查处,但至今歌厅仍然“歌声嘹亮”。
记者调查发现,道里区很多黑歌厅分布在居民区内,居民针对此类歌厅扰民现象一直在向环保、工商等部门投诉,有关部门也一直在处理,可是,黑歌厅却一直在营业。
主管部门如是说
环保:黑歌厅无处罚主体
针对黑歌厅扰民问题,8日记者来到道里区环保局,在这里看到了道里区政府在2006年3月针对17家娱乐场所噪音扰民问题的会议决定,其中仍在开业的“如梦歌厅”、“红苑歌厅”等歌厅在取缔之列。据姚局长介绍,《哈尔滨市城市居民居住环境保护条例》第十七条规定:“在居民楼内禁止开办产生噪声、振动的机动车修配厂、印刷厂、加工厂、饭店、歌厅、舞厅、酒吧等经营项目。已经开办的,应当由环保部门责令限期采取防治措施。”当年发现17家此类歌厅有15家属无照经营,应予以取缔或停业,于是工商、环保、文体、公安联合执法对17家歌厅进行取缔(或停止营业),并决定在取缔或停业期间,由工商、公安对此进行检查监督,确保不出现擅自违规开业的情况。
因为扰民歌厅无照经营,没有可供处罚的主体,所以环保局对没有办理营业执照的歌厅无法直接处罚。
工商:各部门执法有交叉
在道里区工商局,办公室张主任答复说,几个部门在执法上有交叉,工商部门只能进行申斥罚、财产罚和行为罚(限定经营活动),如果被处罚主体拒不执行,只能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工商部门没有强制力进行人身罚(限定人身自由)。目前仍找不到好办法根治此类问题。
公安:只能配合无权查处
记者在道里区公安分局了解到,2007年3月,道里区文体局、公安局以及工商局三家部门联合“地毯式”清查,多家无照黑歌厅被整改,第一家检查的“夜都歌厅”没有任何证照,执法人员当场下达了“经营秩序整改通知书”。接下来,检查人员连续走进多家歌厅,接连发现金色海洋、夜精灵、海洋3家歌厅均属于无照经营,依次下发了整改通知。记者发现,其中“夜都歌厅”也在2006年3月取缔的17家娱乐场所噪音扰民名单之列,当年就被取缔过,可是这家黑歌厅仍然在第二年再次被“查处”。民警对此表示很无奈,称只能其他部门前去取缔,无权直接处罚此类无照扰民歌厅。
文体:
责令整改容易被钻空子
对于扰民黑歌厅,道里区文体局一直在查处。衣副局长介绍,以前哈尔滨市一些歌厅都很小,防火手续不健全,一般不发照或只有临时执照,所以产生了无照经营问题。但是,如今《哈尔滨市城市居民居住环境保护条例》规定居民区周边不允许开设歌厅,所以此类黑歌厅变成历史遗留问题,文化部门发现此现象无法具体处罚,如果下达责令整改通知,容易让歌厅钻空子,误认为其整改后可以直接开业。事实上,居民区的黑歌厅不用整改,必须直接取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