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9日讯 日前,位于上海市重庆南路256弄内的一栋小楼日前正在拆毁,这栋小楼是著名女作家萧红在上海的最后一处居所。至此,萧红在上海时期居住过的六处老房子,已经有三处被拆毁,有两处无处寻找,唯一能找到的一处也已经被改造。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女作家之一。保护名人旧居是留存历史文化、延伸作家精神空间的重要手段。萧红在武汉、西安、重庆等地的生活旧居已无处可寻,而哈尔滨、上海等地的部分萧红旧居也陆续被毁,在面对这种文化遗存无奈毁灭的时候,作为萧红故乡人,应该想办法弥补遗憾,抢救式拍摄一些影像资料,起码让后人知道女作家当时生活的环境。
记者四月末在上海采访期间,萧红传记《爱路跋涉》的作者丁言昭曾带记者去看萧红生活过的旧居。当丁女士兴致勃勃地领着记者到重庆南路256弄的时候,却发现弄堂口已经被砖墙封死,萧红居住的老式三层小楼搭着脚手架,本以为是在维修,一打听是要彻底拆毁。
记者细细查看了这栋小楼,并给小楼拍摄了最后的照片。这是一栋西班牙风格的建筑,门口有石阶,三楼是假三层,窗子的上端用红砖砌成一个圆拱,楼板用厚木板铺设,楼梯的粗扶手雕着花纹。从北面进去,穿过正屋的楼梯,有一个一米宽的木质走廊,走廊装饰着“米”字型廊雕,走廊的尽头是朝南的两个小房间。1937年春,萧红从日本回来后,与萧军住在朝南的房间里,当时这栋楼是俄国人经营的公寓。在这里居住时,萧红曾与萧军等人一起去鲁迅墓地拜祭,在鲁迅逝世周年纪念活动中,萧红负责《鲁迅纪念集》中部分新闻报道的剪辑和校订工作,还写过两篇反映上海人民抗战情绪的短文《窗边》和《小生命和战士》。1937年10月,在上海陷落前夕,萧红与上海的很多文化名人一起撤离上海,一直到1942年1月22日萧红在香港病逝,再也没能回沪。所以,这栋小楼是萧红在上海的最后一处居所。
图为小楼内的木质楼梯和雕花的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