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给农田灌溉为"三沟"提水 万家泵站能否焕发生机
2008-05-09 11:20:34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苏强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闲置十多年的三根输水管。

  水渠废弃,水泵停用,大旱之年万家灌区设施大量闲置。

  东北网5月9日讯 在哈尔滨市道里区老机场路新发镇与新农镇之间有一段三百多米长、四米多宽的水渠,渠道是用砖石水泥修筑的,如今已严重破损,堆满了垃圾。“这段渠是万家灌区的输水干渠,停用已经有很多年了。”耕地劳作的农民对记者说,“不只这里,周围还有几十公里的水渠也都废弃了。”

  为什么几十里的水渠干涸?它们何时还能发挥作用?日前,记者来到位于新农镇万家村的万家泵站探访。

  站长闫玉江告诉记者,当初建设泵站和配套水渠是为了引松花江水灌溉这片蔬菜基地。整个万家灌区是在1959年开始筹建的,设计灌溉面积30万亩左右。第一期工程设计灌溉面积7.5万亩,水渠分布在道里区新农镇、新发镇等地,建设至1979年完工。从1963年起,当地农民开始受益,1976年前后灌溉面积增加到4.5万亩。可是到1990年时,灌溉面积却降到了1.3万亩。一方面由于江水水位时高时低,无法持续取水,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干支渠管理不到位,破损渗漏严重,设备维修不及时,水费增加。至1997年,由于松花江干旱水位偏低,取水难度进一步加大,运行成本高,泵站干脆将五个水泵中的三个停用了。记者看到,泵站的现在设备都是五十年前生产的,已超出了使用寿命,设备完好率不到60%。

  在新农镇新兴村的一个蔬菜大棚内,农民赵淑珍正在抽取地下井水浇地。赵大姐说,以前浇地用水都是泵站从松花江抽上来的江水,现在用的是地下水。据了解,当地许多农民地里都有水井,打井费用高。据专家介绍,地下水少量开采还是可以的,可是遇到旱情,过度采水将会加大地下水漏斗区的范围,对地下水资源造成严重破坏。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如果灌区恢复,每亩地的浇灌费用在45元左右,与打井用井水灌溉相比费用要低15元左右。“相对于地下水,松花江水水温高更适合浇地”,哈尔滨市水务局一位工作人员说,“如果灌区能得到恢复,农民就会主动选择江水灌溉,这将大大降低地下水开采量,使有限的地下水资源得到保护。”

  当地一位副镇长说,这里曾有包括长岭湖在内的许多湿地、渔场,风光秀丽,景色怡人,从前每年春天都有大批的野生鸟类飞来栖息繁衍,成为市民们旅游度假的好去处。如果灌区水系恢复,这里的湿地将重焕生机。

  哈尔滨市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曾昭汉对此作过多年的调查和研究。他说:“1959年万家灌区刚开始建设的时候,为哈尔滨马家沟、何家沟和信义沟‘三沟’供水就被定为灌区的一项功能,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也没实现,后来又多次申报立项准备重新启动建设,也没有成功;现在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建成并开始蓄水,万家灌区取水口的水位也随之提高,并将稳定在取水水位3米以上,泵站取水保证率将达到100%,这为三沟提水提供了有力条件。”

  采访结束时,万家泵站的闫站长说:“根据规划,要完成万家灌区的二期工程,完成一期的设施更新,和‘三沟’引渠等工程的建设,大约需要三亿元的资金,目前该计划正在国家进行立项,但由于资金等原因,具体何时实施还不能确定。”

责任编辑:孙岚